日前,一份与浙江相关的全英文报告,出现在世界银行官网。
这份题为《政务服务数字化 中国营造更好营商环境:浙江省改革经验案例研究》的报告,字数超过1.4万,由世界银行中国局编制,财政部、浙江省发改委和杭州市发改委提供信息和协助调研,将浙江省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做法经验,作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向全球经济体宣传推广。
多年来,世界银行对全球各国营商环境的评价一直因其权威性,成为各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有益参照和改革指引。这份官方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公共服务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中国的数字化(线上)服务指数位列全球前15,超过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接入线上申请服务。
报告中写道,浙江省是中国地方营商环境和电子政务改革的主要创新者之一。发布这份报告,旨在介绍中国在省级层面实施网上政务服务的经验,并为中国其他省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提供借鉴。
浙江和世行如何结缘?
专刊介绍地方在营商环境的探索,对世界银行来说也并不多见。此前,中国内地有此“殊荣”的,唯有北京、上海两座城市。
浙江和世界银行的“结缘”,源自一直以来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视与对标。
2001年,世界银行设立全球营商环境评估项目组,并在次年启动全球营商环境评估项目。2003年,世界银行开始每年定期公布《营商环境报告》。
报告通过测算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10项指标及若干二级指标与最高分值的差距,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分排名。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土大小、人口密度、企业分布各有不同,如何更准确、权威地做好测算是一个难题。对此,世界银行有着自己的解决方式。他们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选择各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
自2014年起,为了进一步提升评分的准确性,世界银行对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11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选择常住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作为样本城市,并以人口数为权重,加权通过一系列复杂算法来计算一国得分。按此标准,中国的样本城市,毫无疑问是北京和上海。
虽然不是样本,但是浙江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把世行标准,作为评价指标的重要参考。
2018年,根据世行标准,浙江开始摸索建立自己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2019年《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出台,全面接轨世行标准。2020年出台的《浙江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方案》,全面参照了世行评价所用的理念和方法。2022年,浙江对标世行,构建了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系统,利用数字化方式全面监测评价各地营商环境水平。
“连各种办事指标的计量单位,都在对标世行标准。”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像是办理时间的各项指标,计量单位就从国内通用的“工作日”,变成了世行标准中的“天”。少了“节假日”,办事时长事实上得到了压缩。
2020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条消息,使得浙江和他们有了更深一层的联系:拥有3亿以上人口国家的评价样本城市,将从2个扩大到4个。
消息一出,杭州立即开始行动,提出“争取纳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样本城市”的目标。这一目标,迅速得到了浙江的支持。
省发改委和杭州市发改委曾多次到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报告杭州营商环境的进展情况。2023年3月初,他们再次来到了财政部,“我们在汇报优化营商环境做法的时候,提到了数字化的相关内容。”省发改委体改处处长叶科说,这些内容很快引起了对方的注意。财政部随后向世界银行推荐了浙江的做法经验。
此时世界银行中国局也正在了解各地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做法,浙江提供的信息,正中他们的下怀。
一场对于浙江政务服务数字化的调研,很快被世界银行中国局纳入工作计划。
专刊是如何诞生的?
2023年3月,世界银行的调研团队从华盛顿来到了杭州。
陪同调研时,世行团队对杭州的“亲清在线”的格外关注,让省、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产生了一个猜想:世界银行新版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将会增加数字技术应用的内容。
2021年9月16日,世界银行发表声明,决定停发《营商环境报告》。同时,他们还宣布,将在原本的评估方法基础上研究制定新方法,并按照新方法,开展新一轮的全球商业环境测评工作。
“新标准什么时候出来?”在浙江,每当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被问及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微微一笑,然后回答:“快了。”
没想到这个“快了”来得是如此迅速。2023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了全新B-Ready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原本的标准相比,新体系果然增加了数字技术应用的有关内容。诸如通过在线服务为企业准入、雇佣劳工、参与国际贸易、纳税等提供便利,都成为了营商环境的评估内容。
新标准的出炉,为浙江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提供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参照系。把浙江的实践按照这个参照系总结提炼好,对外有助于向世界其他经济体提供借鉴,对内也有助于浙江进一步深化正在进行的增值化改革,把营商环境建设得更好。
新标准发布后,省发改委立即对标,迅速牵头向财政部提交了一份90多页的素材资料,全面介绍了浙江在涉企数字化服务方面的做法、成绩,还提供了34个具体案例。
结合现场调研和浙江提供的信息,去年下半年,世界银行的专家们写出了一个英文版的报告初稿,财政部发给浙江征求意见建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报告对浙江改革的表述可能存在偏差。省发改委将之翻译成中文版,并发给了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数据局等营商环境建设相关的各省级部门,邀请他们对文中的偏差进行纠正。
省发改委在收集完各个部门的意见后,又翻译成英文给到财政部和世界银行,供他们参考。这样的征求意见,一共经历了两轮,浙江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汇总起来,有着近百条。叶科告诉记者,“我们其实也在担心,一些西方学者的看法,是否会影响报告的客观性。”
不久前,世界银行终于正式对外公布了报告。叶科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报告的最终版本。仔细阅读后,他如释重负地说:“这个报告对浙江政务服务数字化的评价是客观准确的!”
专刊介绍了哪些浙江经验?
报告完整介绍了浙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脉络——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数字化改革和现在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依托数字化理念、技术,浙江政务服务方面的效能提升逐步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拓展,营商环境环境也随之持续改善。
上个月,浙江海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涛收到了一条系统发来的短信,提示他们公司符合相关条件,可以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成功后,公司还能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
在浙江创业多年,徐涛亲身经历了浙江数字化政务服务给营商环境带来的种种变化。“以前上门寻求政府帮助,现在政府有针对性地发现企业需求上门为企业服务。”徐涛说,这10年间浙江的营商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2014到2024,世界银行专刊,分析的就是浙江10年间政务服务数字化,给营商环境带来的这些改变。谈及这些改变,徐涛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浙江的互联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这也是世界银行报告认为的,浙江经验给全球其他经济体带来的启示之一。
“通过实施改革,浙江从传统的政府提供行政服务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更加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的方式。”世界银行指出,这种视角的转变对于数字一体化政务服务至关重要,以用户为中心有助于增强整体用户体验,提高效率。
10年来一直工作在改革第一线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蒋海锋,5月下旬第一次看到了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作为亲历者,他同样对世界银行总结的启示颇为认可,“世界银行提到规范和简化行政程序、为推动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两点启示,也是我认为浙江政务服务数字化的重要工作方法。”
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多次提到在浙江注册企业时长的变化,“以前注册企业需要获得6个部门单独批准,耗时8天以上。现在一天内就能完成整个业务办理。而不需要任何费用。”蒋海锋说,办事时长的缩短,不仅体现了浙江持之以恒精简办事流程的努力,更是各级各部门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
2014年,作为全省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滨江就开始探索通过精简办事流程,来降低企业注册门槛。蒋海锋回忆,当时大家公认,“减流程”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将工商、税务、质监部门发放的三本证件,合并成一本,“这需要部门间打破业务壁垒,所有涉及到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全力配合。”
仅仅一年后,滨江发放的营业执照上,已同时印有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统计登记证号、社保登记证号,全国最早实现了“五证合一”,办事时间也被压减到了2天。不仅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积极参与,连统计、社保部门也参与进来。现在,在浙江的任何县(市、区),群众注册企业已不再有部门的概念,只需在网上提交材料,数据经过各个部门流转,当天就能得到一张至少8个部门认可的营业执照。
部门间的协同,为流程的精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蒋海锋告诉记者,围绕用户体验的优化,在省级层面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线上服务流程,各部门只需各司其职,企业就能最高效地办理业务。同时政府还会通过系统跟踪进度,寻找可改进之处,不断对流程加以优化。
这些做法,被世界银行归纳为“规范和简化行政程序”“为推动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建立监督评估体系”等。他们在报告中说:“浙江省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简化了监管流程、促进了政商互动,凭借堪称典范的改革赢得了国内广泛认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