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图书半天下。
12月1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的“古籍的生命”大型主题直播上线,《王黄州小畜集》明抄本、《汉天师世家》明万历刻清康熙重修本……多本难得一见的古籍瑰宝亮相直播间,还有古籍的保护知识和古籍的现场修复演示轮番登场,引得众多网友围观评论。
“我在文物专业深耕十余年,这是我对古籍认识全面的一次学习。”
“可以说本次直播把数字时代的内容分享做到了极致!”
……
直播截图
其实,浙江自古就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相关史料记载,自晋至清末,仅以私人藏书家计,就有359人,藏书楼有名可考的达180处之多。
从古至今,浙江藏书家不仅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浙江,何以成为藏书之地?记者近日走访各地,一探究竟。
书藏有象,共品古籍魅力
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重文崇学的优良传统,许多古籍都与浙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日,“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在湖州启幕,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读书爱好者们相聚,共品古籍魅力。
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王龙带来了宋刻的百川学海本的《茶经》,“《茶经》正是在湖州所写的,跟湖州很有渊源,称得上是茶叶百科全书。”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带来了海内孤本明代崇祯十年的刻本《天工开物》。“这本古籍里讲了粮食、织布等内容,其中还特意提到,养蚕要用湖州的办法。”张志清说,很多古籍都与浙江有不解之缘,“国家图书馆这部涂本的《天工开物》应该就来自浙江。”
2024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现场 记者 高雅 摄
有言道,从藏书或图书管理情况,可以窥见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越发达、社会越稳定,藏书事业就越繁荣。长期以来,浙江能成为全国藏书的中心之一,与其在经济上的优势分不开。
“在古代,主要有官方藏书和私家藏书两种形式。”浙江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镇表示,“浙江的私家藏书十分兴盛,与其经济发达有关。”
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南渡,杭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私家藏书由此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并确立了全国私家藏书的中心地位。
此外,书籍能够量产,雕版印刷的出现功不可没,而早在北宋时期,杭州就已经成为了全国雕版印刷中心之一。
宋人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提到:“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而纸不佳……”在杭州,大量印制书籍得到了有力的物质保障,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藏书家的收藏。
凭借先天优势,此后数百年间,之江大地上名家名楼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天一阁、诒庄楼、九峰旧庐……浙江几乎形成了全民藏书的文化氛围。
技术赋能,图书馆中有乾坤
在位于杭州之江文化中心的浙江图书馆内,五楼的古籍阅览区里大有乾坤。
踏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沉静的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岁月气息,每一本书都如同一位沧桑的智者,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据悉,古籍阅览区占地35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古籍阅览区之一,10万册的影印古籍全部提供开架阅览。
如何保障这些古籍的质量?走进浙图的常压、低氧气密杀虫室内,氧气含量等指示灯正在闪烁。“图书防蠹是世界性的难题,自从有了纸质书籍的那一天开始,如何防止蠹虫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便成为藏书人必须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浙图的常压、低氧气密杀虫室 记者 高雅 摄
胡镇介绍说,现在,浙江图书馆的古籍在进馆之前,必须要先到杀虫室进行杀虫,才能存入书库。“从这里‘走’出的古籍,经过杀虫后,再存入恒温恒湿的书库内,便基本远离了‘病虫害’的困扰。”
其实,浙江藏书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这位“藏书优等生”也经历过不少挑战,现如今在浙江图书馆的善本库中妥善保管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就经历过不少颠沛流离。
公元1792年,一部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诞生在北京,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
成书后,乾隆帝命人手抄了七部分别藏于七大书阁珍藏。现如今,七个阁本之中,三个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包括杭州文澜阁本等四本传世至今。
回望200年岁月,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历经浩劫。可以说,其几陷毁灭却能流传至今,靠的是浙江藏书家们的不断努力。正如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胡海荣所说,“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相比其他阁本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凝结了浙江人护书、爱书的情怀。”
浙江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四库全书》的拍摄工作 受访者供图
技术在变,但爱书护书的心不变。现如今,浙人选择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用数字化为古籍赋能。
据了解,浙江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始于2013年,在图像采集方面,设置有专有加工场地,采集采用非接触式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图像质检。经抽检合格后,再进行最后的数据格式转化处理。
“我们每年都在进行古籍数字化保护工程,且将其成果整理完成后,及时上传至浙江省历史文献总库,供读者免费查阅研究。”胡镇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浙江图书馆的历史文献资料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古籍保护工作方面在行业内也备受关注。
不仅如此,为启动并推进珍稀雕版保护工程,2022年8月,杭州国家版本馆开馆。几年间,馆内聚焦雕版字库开发、建立古法手工纸标本库等内容,建立珍稀雕版数据库,开发珍稀雕版字体库,编制了《中国现存珍稀雕版总目》等。
杭州国家版本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建设中国古籍字库、搭建中国古版画数字集成,并与中国美院版画系等高校相关院系专业合作,培养新时代雕版技艺人才。”
藏以致用,焕发典籍生命力
如何让典籍获得永久的生命力?浙江一直在不断探索。
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体验感受浙江省的藏书文化和魅力景色,近日,“浙江省藏书旅游精品线路”问世,一条别具特色的、辐射全省的书香旅游线路网徐徐铺展开来。
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天目里茑屋书店、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云端书房……沿着书香之地,一路风景一路走。
“希望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浙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藏书文化的独特韵味。”浙江省文广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浙江藏书人很早就有藏以致用的观念。比如,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乃至民国的湖州“书船”,就是当时当地书籍主要的流通中介之一。
“书船非常适应江南水乡水系发达的地理环境特点,”浙江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中心童圣江表示,“浙江历来是刻书中心,通过水道书船,能够把我们的成果向外辐射。”
“湖贾书客各乘舟,一棹烟波贩图史,”桨声帆影间,小小一叶“书船”穿梭在水上,文人墨客邀约三五知己吟诗会友,朗朗书声不断……一边看书一边赏景,令无数文人雅士心驰神往。
嘉业堂 记者 高雅 摄
再看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藏书楼嘉业堂,鼎盛时期,其藏书达20万册、60万卷,无数精品让天下读书人心驰神往。然而,虽藏品珍贵,嘉业堂却从不只为“藏”;虽为私人藏书楼,嘉业堂也并不为“私”。
自建成以来,嘉业藏书堂一直秉持藏以致用的理念,开放藏书供人阅读,不少珍贵书籍长期外借,对友人还提供邮寄服务,可以说是开办了一家私人图书馆。
如出一辙的还有温州玉海楼孙诒让的后人将其藏书分批捐献给了浙江的图书馆、宁波天一阁转为公办博物馆……一缕书香能够穿越百年风雨,正是因为浙江藏书人有“天下好书,当与天下读书人共读之”的共享精神,有“书勿分散,不能守,则归之公”的无私精神,还有“达则兼善天下”这一历代文人们奉为圭臬的人生理想。
用户可以在“文澜重光”小程序中游阁观书 受访者供图
百年光阴飞逝,浙江的藏书不仅藏在高阁中,也藏在大街小巷、藏在每个人的身边。
近日,“文澜重光”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又开启了它新的“数字之旅”。这一次,它乘上了数字化的东风。只需搜索“文澜重光”几个字,就能线上沉浸式阅读数字版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
读书爱好者王待对古籍很感兴趣,但由于居住在乡村,平时很难有机会一睹古籍的真貌。“现在,拿起手机就能阅读古籍,真是不可思议!”王待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古籍揭开神秘的面纱,“飞”入寻常百姓家。
藏于用之中、读与行之间,更多书籍在数字世界中重逢、更多名著与普通人得以相遇、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力……千年时光流逝,书香正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