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3.6亿年前的树种,在温州“救活”了!

字体:
—2025—
03/28
14:18:02
2025-03-28 14:18:02 来源:温度新闻 记者 张琳 通讯员 周洛嫣

  近日,在苍南县大渔镇笔筒树原生境保护区内,一株株新生的笔筒树幼苗茎杆挺拔、叶片舒展。记者了解到,笔筒树是起源于3.6亿年前的珍稀物种,经过当地系统性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作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笔筒树被誉为“活化石”。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后,它仅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有少量植株残存,并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2015年,苍南县大渔镇首次发现笔筒树野生植株,这一发现填补了该物种在中国大陆北缘分布的空白。

  目前,这棵6米高母株已自然死亡。面对野外母株自然繁殖受限的挑战,苍南县联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启动专项保护行动。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胡青荻博士说:“我们将孢子采集回来,进行人工繁育。在攻克了人工繁育技术难题后,构建了笔筒树孢子繁育体系,实现从孢子到幼苗的精准培育,目前已经繁育笔筒树种苗2500多株。”

  在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雄溪科研创新基地,苗棚内培育的笔筒树幼苗长势良好,这些幼苗长大后将再度回归野外。该研究所副所长郑坚介绍,近年来,已有近200株笔筒树在苍南多个点位成功回归野外,且生长状况良好。

  记者获悉,当前笔筒树保护成果正转化为多重效益,其独特的树蕨基因不仅为科研、药用等领域带来巨大价值,还使笔筒树成为苍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性物种。未来,苍南计划新增繁育幼苗5000株,并筹建浙南首个笔筒树专属保护区,探索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模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珍稀;濒危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