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法律就是一板一眼?谁说法官只能正襟危坐?
那一件件庄严的法袍里,或许正跳动着鲜活有趣的灵魂。
“大家好,欢迎来到彭不红直播间!”——一头干练的短发,戴个斯斯文文的眼镜,讲起话来绘声绘色,时不时还要奉上几个夸张的搞笑表情,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用法槌守护正义的女法官。
“彭不红直播间” 图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镜头前的她,是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柴桥人民法庭庭长彭晓晓,同时也是幽默风趣的女主播“彭不红”。
这名有着20余年党龄的基层法官,将法庭威严与互联网网感巧妙融合,在传统办案与创新普法的双轨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司法为民之路。
“群众满意就是法官最快乐的事儿”
“这么多年办过数不清的破产案、复杂民商事纠纷,但回想起来第一个跳进脑海的,还是那桩作为‘新人法官’时办理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彼时她“初出茅庐”,就要面对各执一词、态度强硬的当事人。
案件本身争议不大,难就难在双方情绪对立形成心结。
“那时候就想,法官不能只看卷宗,得走进当事人的生活里。”为了化解纠纷,她连续半个月进行实地走访、电话沟通,最终把双方成功带到了调解桌上。
彭晓晓身着法袍 图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这就好比看医生,专家多解释两句,患者心里就敞亮了。法官多走两步,当事人的怨气就少一分。”
在与当事人的接触过程中,彭晓晓经常一口一个“大哥”、“大姐”,凭借自己天然的亲和力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而她那人民至上的使命感、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和坚持到底的韧劲,也让她成了同事们心目中公认的“调解女王”。
2023年,彭晓晓赴柴桥法庭任职,停不下来的她开始钻研将“枫桥经验”化作具体实践,创建出矛盾“金天解”联动机制,以“随警解纷+共享法庭”为主要载体,让矛盾在前端就得以化解。
在彭晓晓看来,无论庭内还是庭外,让群众满意就是她作为法官最快乐的事,“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也成了她一直秉持的办案执法准则。
“确实没想过红,只想踏实又快乐地普法”
“做梦都想红,却怎么捧也不红——这就是我们‘彭不红直播间’名字的由来。”谈及现在在做的直播“副业”彭晓晓笑着解释。
2020年,当看到互联网一众短视频出圈时,这位80后法官萌生了跨界想法:“法律知识不能总躺在卷宗里,得走到手机屏幕里,再走进心里。”
彭晓晓执行力“拉满”,带着一帮青年法官端起创作本、架起相机就开始搞创作。
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暂别卷宗,化身创意编剧;褪去法袍,在镜头前自如切换角色。
通过漫才、情景剧、脱口秀等生动形式,彭晓晓尝试将枯燥的法条变成镜头前会“整活”的普法新体验,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有梗又有料。
起初的尝试充满挑战,最初的团队四人组拍摄、写剧本到凌晨是常态。
彭晓晓工作照 图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视频陆续推出后,有部分视频播放量不高。”彭晓晓丝毫没有打退堂鼓,“我们得把准‘严肃普法、认真搞笑’的定位,即使只有一个人看也要拍下去。”
作为北仑区人民法院第十党支部书记,她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动身边同事一同探索创新为民服务的金点子。如今的“彭不红直播间”已从四人扩展到一个团队,其中最让彭晓晓欣慰的是院内年轻法官的成长。
她提到某天的一个小细节,出演“NPC”的法官欧林晚上8点半拍完‘青少年三禁三防三自’视频,转身就回去写判决书,他调侃说,感觉拍了片子,精神头又上来了。
“‘彭不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平台,给到大家成就感和获得感。”彭晓晓表示。
如今,直播间已推出“三分钟”普法短视频27期,累计播放量超千万。2024年,团队还创新普法矩阵推出“30秒快问快答”、“今天你听侵了吗”等新系列,解答群众关心的普法热点,逐条解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光做线上还不够,“彭不红”还把“直播间”搬到线下,搬进港口码头、村社文化礼堂。
“彭不红直播间” 图源: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在北仑集运基地,她带着年轻干警开展法律讲堂,视频播放时引来不少集卡司机围观。“线上触达年轻人,线下覆盖中老年群体,普法就得全方位渗透。”
从身着法袍到出现在镜头前,这位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温度。
法庭上,她是定分止争的裁判者;屏幕前,她是传递法治思想的播种人。身份在灵活变换,而不变的,是“不抛弃每一个寻求正义的身影、不放弃每一次贴近民心的尝试”的初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