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暑假全家大扫除忙到深夜11点 因为老师要来家访了!

字体:
—2025—
07/29
16:25:21
2025-07-29 16:25:21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郭婧 见习记者 范雯 编辑:高婷婷

  有家长提出,家访可不可以换种形式?

  “老师要来家访了,这个周末要搞大扫除!”“我搞了整整一天,一直搞到晚上11点。”

  最近,不少家长跟小狮妹说正忙着收拾房间,迎接班主任的家访。还有一些家长在打听“老师到底来不来家访?什么时候来?”

  大扫除到深夜11点 上一次这样打扫也是家访前

  “儿子换班主任了,说要来家访,我用了一整天收拾客厅!”儿子开学上三年级的李先生说,上一次这样大扫除,还是上一任班主任来家里家访的时候。

  他说,家里储物空间少,这两年网购又厉害,家里客厅堆满了东西,“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刚好趁这个机会,把客厅好好收拾一下。”

  “收拾起来动静太大了,当天中午我干脆把儿子送到了外婆家。”李先生说,当天老婆刚好出差了,这个大扫除的重任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他拍了一张整理中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工程,我整理到晚上8点还没整理好,把儿子接回家后继续整理。”

  儿子原本幼儿园时玩的一些玩具一直舍不得扔,这次也终于答应一起清理掉,“儿子跟我一起动手,一直到晚上11点才终于把客厅基本整理好。”

  “跟老师约的是第二天上午10点半,我们第二天早上8点起来接着干,儿子拖地,外婆也来帮忙擦柜子。”总算赶在老师到之前,整理出了一个比较整洁的客厅。

  “虽然有点累,但这个机会很难得,毕竟是新班主任和孩子的初次见面。”儿子非常期待这次见面,家长更加要努力配合。

  孩子有问不完的问题

  老师一直家访到晚上10点半

  “老师在我们家一直待到了晚上10点半,孩子还有问不完的问题,真的是太难为情了。”文华中学一位新初一学生的妈妈说,老师太辛苦了,特地安排在周末来家访,“从早上开始约了好多户,我们家是最后一户,本来约的是晚上8点,前面的家庭多聊了一会,实际到我们家9点多了。”

  “儿子和我都特别期待这次家访,也有很多问题想问。”她说,感觉儿子和小学时老师来家访时的懵懵懂懂不太一样了,“有点紧张,话特别多。”

  “可能是面对初中生活,多少还是有点焦虑,孩子问了很多我都没想到的问题,问得非常细。”比如问了:初中学校还有足球社团吗?自己还能踢足球吗?晚自习到几点结束?初中的作文要写多少字?

  “当时确实很晚了,我还开玩笑跟儿子说,只能问最后一个问题了,其他问题等你进入初中后,可以再慢慢去发现,但孩子还是很想问。”她说,很感动的是,班主任老师很有亲和力,一直很耐心地回答儿子的各种问题。

  除了有一堆的问题想问外,孩子还专门准备了一段自我介绍,跟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感觉这个家访还是蛮有必要的,孩子一下子就和老师拉近了距离,也让老师快速地了解了孩子。”

  新初一学生想问的比较多

  有老师说,每一户家访都超时了

  “刚刚小升初的孩子,多少会有一点迷茫和担心,还有家长也会比较焦虑。”文华中学新初一的班主任钟老师在7月完成了23个学生的家访。

  她说,新生家长会后,她做了一份家访问卷调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在7月或8月进行家访,“家长实在不方便的,也可以先进行电话家访。”

  结果,全班基本没有家长选择电话家访,“很多学生和家长希望能快点和老师见面,想问的问题也特别多。”

  她说,很多孩子都精心准备,还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家访时间原本是按一户30分钟预约的,实际上,她每一户的家访时间都超时了,“孩子们的这种热情实在不忍心打断,有的家访快一个小时。”

  在家访中,很多家长问她“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在暑假提前学”,她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太一样,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她不太建议提前学,建议家长不如让孩子趁暑假多做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去逛逛博物馆、去做做体育运动……如果孩子有弱势学科,可以适当预习一下。

  还有学生因为“分班考”没考好非常担心的,“说自己以前小学数学成绩还不错,这次分班考的时候,突然感觉好多题都看不太懂,担心自己初中会跟不上。”

  钟老师花了一些时间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分班考只是学校用来蛇形分班的,一次考试并不直接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她建议这个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七上的数学,感受一下难度,给自己重新建立一下信心。

  钟老师说,新生家访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有一位孩子没有小学同学同班,“她特别担心自己进入初中后没有朋友了,我家访的时候就告诉她,你现在已经有一个朋友了,那就是钟老师。”

  接下来,钟老师也表示会为这个孩子创造一些与同班同学接触、互动的机会,让她能尽快交到新朋友。

  家访中与学生切磋球技

  还送上奥运冠军的签名卡片

  “以往家访时,家长、孩子往往都会有些紧张,对于初中生活也会有很多焦虑。所以我一直琢磨着,能不能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创新家访方式。” 四季青中学初一班主任高清佳老师,今年在新生家访中创新采用了“乒乓家访”形式。

  高老师说,恰巧她的班级里有一位坚持乒乓球训练6年的学生,曾在杭州市男子单打比赛中获奖。于是她精心准备了乒乓球拍和奥运冠军励志卡片,以球会友。

  在切磋球技的过程中,她不仅了解到学生每天课后坚持训练、假期全天候安排的刻苦精神,更通过运动中的互动,观察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看到老师和自己一样热爱乒乓球,学生一下子就感觉亲近了许多。

  家访结束后,班主任将写有励志寄语的孙颖莎、王楚钦签名卡片赠予学生,勉励其“在运动中磨砺品格,在坚持中收获成长”。

  家访带上了学哥学姐的手写信

  给学弟学妹吃了“定心丸”

  不只小升初的新初一学生会有点焦虑,即将迎来新班主任的小学生也会有点担心。

  陈女士的女儿下半年读三年级,前不久班级群里,新班主任已经进群了,“是刚刚带完六年级的老教师,孩子听说后就挺紧张的,一直问会不会很严厉,会不会布置很多作业。”

  “女儿最近开始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说要给新班主任留个好印象。”她说,新班主任好像知道大家都在惦记家访的事,通知说会在8月陆续和家长约时间,“搞卫生的时间宽裕了不少。”

  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陈书亚老师刚刚带完五年级,下半年也将接手带一个新三年级的班级。

  她在7月份就已经陆续开始了家访,给不少孩子吃了“定心丸”:给他们送上了一封五年级学哥学姐写的亲笔信。

  通过学哥学姐的笔,给新三年级的孩子们描绘了陈老师和小学高段的生活——

  陈老师,可以说是我这一生中见过最好的老师了,这一点也不夸张,刚开始我连张口说话都不敢,但受到了陈老师的鼓励,现在的我已是落落大方的人了!

  四年级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陈老师让同学们在台上当一个小苏轼背诗,让课堂多了几分幽默……

  学弟学妹,你们记住了,你们遇见了陈老师,是你们最幸运的事了!

  这些手写信都是陈老师特地请刚刚带完的上一届学生写的,每一封都不一样,家访时,由新三年级的学生抽取一封,像开盲盒一样。

  “孩子觉得特别有趣,现场认真读完了信,真的觉得遇到陈老师是很幸运的事!”一位学生家长说。

  家有两个小学生

  两个班主任每年都来家访

  “我们学校的班主任每年都要来家访。”朱女士有两个小孩,大的上五年级,小的上三年级,在同一所学校。

  “两个老师来的时间不一样,每年我们都要准备两次。”她说,感觉老师经常来,已经很熟悉了,卫生也只是简单搞一下,准备点水果就好了。

  “老师一般来家里聊上半小时。”她说,也有一次老师时间上实在排不过来,邀请家长到学校去聊了一聊。

  “我感觉我家儿子还蛮需要家访的,对他有一定的震慑力,家访前这一段时间,他都会表现好一些,家里的书桌、玩具都会自己收拾好。”她说,老师每次来了都会看下孩子的房间、书桌和阅读情况,还会问问有没有做家务,对男孩子还是挺有正向作用的。

  作为家委之一,她也帮老师征集过家长们的家访意愿,“大家都挺希望能和老师一对一聊一聊的,当然,如果能在学校聊,可能会觉得更方便一点。”

  也有家长说最好“电话家访”

  当着孩子的面只能和老师扯家常

  采访中,也有家长说“最好还是电话家访”。

  “老师到家里来,要收拾房间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尴尬。”一位妈妈说,自己和老公都是社恐,平时就不太喜欢社交,老师来了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有时能沉默上十几秒、二十秒。

  “自己最想和老师打听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表现这些,当着孩子的面又不太方便多说。”一位孩子今年上新初一的爸爸说,感觉每次家访,大多只是和老师随便扯几句家常,“还不如电话家访,可以仔细打听一下孩子的情况,也没有面对面的尴尬。”

  采访中发现,家长对上门家访的顾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接待准备带来的负担,二是社交压力,三是家庭隐私的考量。有家长直言“特地大扫除有点麻烦”,也有人委婉表示“家里条件普通,不太想让老师来家访”。

  面对这些现实需求,杭州一些学校其实已经创新了家访形式。比如有高中让家长自主选择上门家访、电话家访或线下小组座谈。

  对于选择线下交流的家庭,学校会组织居住邻近的学生家长,在咖啡馆等第三方场所开展集体交流,既减轻了接待压力,又保持了沟通的亲切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学校;家访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