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
为机器人建一个小镇
近日,滨江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榜“202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通用人形机器人量产,2万元级四足机器人Go1打开C端市场,到2024年机器狗抢占全球近七成市场份额。滨江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雄心,越来越清晰。
在占地3.5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大家庭”里,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为核心,以长川科技、宇树科技,易思维、景业智能等企业引领,在钱塘江南岸形成了一个高密度、创新活跃、发展迅速的产业集群。
集群内共有93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2024年,集群总产值187.22亿元。
滨江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全力争取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集群“协同区”晋升为“核心区”,争创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小镇。
这份发展蓝图已有世界级的回响。
上个月,宇树科技从全球95个国家、780多名申请者中强势突围,荣膺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这是中国唯一、浙江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滨江区的创新力量,站上了世界舞台。
同时,“滨江籍”机器人正加速走出实验室,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宇树科技的Go2机器狗,成为杭州紫云实验学校特殊学生的“护学使者”,带着他们安全地踏上“云仔专线”公交车。
随着滨江区“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小镇”蓝图的加速落地,更多有趣、实用的机器人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
萧山区
AI重塑“制造业大区”
在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通过数据感知实时优化生产流程,将AI与图像处理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检测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
“AI通过自主学习监测材料磨损程度,每年能为企业节约800万元左右的成本。”兆丰机电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杭州知衣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款式、颜色、风格输入企业自主研发的FASHION DIFFUSION服装行业大模型,20秒内,AI就能生成多张服装试穿照片。
“传统服装企业推出新款式后,往往要用1到2天时间来实拍试穿的照片。有了AI的帮忙,单枪匹马也能在20秒左右完成商业拍摄,大大节省了企业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知衣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作为杭州重点布局建设的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和制造业大区,产创融合既是萧山区的迫切需要,更是萧山区的独特优势。
萧山区在全省率先推动“AI+新制造”,成为首批省级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区。同时,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医疗)中试基地,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芯片-设备-终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链。
站在人工智能时代风云际会的前沿节点,萧山区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AI高地”——
加快布局智能制造、智能计算、智能终端、智能存储等产业。大力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医疗)中试基地建设,加快打造芯模社区、芯机联动社区、芯医聚创社区等产业社区。
探索AI+科研、AI+文化、AI+交通、AI+农业等新业态,抢先落地一批应用场景。
余杭区
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
全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调试运行、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把算力送上太空、天目山实验室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长航程多旋翼无人机成功首飞……
今年以来,余杭区的“创新之树”上,硕果累累。
余杭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培育更多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余杭生命科技协同创新与转化研究院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
细看余杭这两年的经济数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区GDP比重近七成,放眼全市,占比达三分之一,在全省范围内,也占据了五分之一。
对余杭来说,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在余杭区腹地,文一西路与新中心中轴线交会成“黄金十字”,龙头企业矗立其间。今年3月,钉钉全球总部亮灯,与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以及建设中的字节跳动、vivo、快手等总部项目,构筑起中轴线上的“超级总部矩阵”。
“黄金十字”诞生的“黑科技”,同样令人瞩目。
手机点一点,外卖能“从天而降”;专用车辆“扫一趟”,地下几十米的状况一目了然;矫健的机器狗,能灵活又平稳运茶叶……
为了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余杭区正依托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加强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让更多“研究成果”变成“实用产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