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浙江省戏剧大赛哪些作品“破冰”出彩,让评委宋官林念念不忘?

字体:
—2025—
09/29
20:58:26
2025-09-29 20:58:2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吕佳银

  “我和宁波之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特殊情感……”

  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刚刚在宁波落下帷幕,结束评选工作的专家宋官林在接受采访时谈起宁波的剧目,如数家珍。

  宋官林与宁波的缘分,最早可追溯至他在沈阳工作的时候。“沈阳京剧院当时有个艺术家叫韩玉凤,她主演的有一部戏是京剧《双玉蝉》,后来我发现《双玉蝉》是宁波市甬剧团的看家戏,是他们最早创排演出的。沈阳评剧院的花派创始人花淑兰先生,她曾带领创排了《半把剪刀》,也是移植于甬剧团的剧目。”他说,“那时我就注意到宁波这块艺术热土。”

  剧照 (采访对象 供图)

  2014年,时任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党委书记的宋官林带着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赴美国演出。“当时的主演曾明后来在我任董事长的东方演艺集团依然活跃,你说巧不巧?”他笑着说。这一路走来让他与宁波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谈及此次浙江省戏剧大赛,宋官林对宁波的舞台艺术也尤为印象深刻。

  “看完《东方大港》,我就说中国的民族舞剧触摸工业题材,《东方大港》是开先河之作。”宋官林语气坚定,“这就是‘破冰’!”

  大赛期间的“一剧一评”专家谈上,文艺评论家程辉也指出:“《东方大港》是用戏剧来表现科技创新,本身就比较难,用舞技就更不用说了,非常之难。选择了这么一个难题,能有这样一个完成度非常不容易。”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胡志毅则认为,从舞台观念来讲,这样一个工业题材塑造了港口的工业美学,并带有一些科技梦的色彩,称其“给人一种全新体验”。

  剧照。(采访对象 供图)

  《东方大港》是入围本届省戏剧大赛终评的唯一一部舞剧,并突出重围,成为获评“精品剧目”的五部大戏之一。

  宋官林指出,该剧表现的虽然是现实题材,同时又开掘了几代人的生活境遇、思想情感和家国情怀。将宁波“大港”演绎成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四通八达中一个成功的缩影,所展现的“大港大国”气象也表达了宁波的文化情怀。“《东方大港》已经开创了中国民族舞剧的破冰之旅,在它前行的过程中,一定要行稳致远,要成为和宁波港、北仑港永远相依相伴的‘精神大港’。”他说。

  另一部同样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打造的甬剧《宝顺轮》是本届大赛“优秀剧目”得主。

  一部舞剧,一部戏曲,看似题材各异,却共同勾勒出宁波这座港口城市跨越百年的精神图谱。

  从历史纵深来看,《宝顺轮》中蕴含的开拓精神,正是《东方大港》所展现的世界第一大港恢宏图景的历史注脚。

  “文学史上有个说法叫‘书楚语,作楚声’,就是楚国人来歌颂楚国的事。那么我们《宝顺轮》是‘书甬声、歌甬地、抒甬情、唱甬腔’。”

  剧照。(采访对象 供图)

  《宝顺轮》是“全浙班”打造的原创新甬剧,书写了宁波航运商人开创近代海运新纪元的传奇故事,是甬商“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一个民族在变局中觉醒的缩影。

  宋官林特别提到,该剧从编剧到演员全部出自宁波市演艺集团,导演也出自浙江本土,“这是对过去甬剧《典妻》在艺术创作构架上的一次超越。”他认为,通过《宝顺轮》的当代表达,开掘了宁波人敢为人先的家国情怀。

  “这个戏不只是打造了一艘船,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人,点亮了一个国,看到了国家的希望,这是《宝顺轮》给我最大的感觉。”《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靳文泰也在大赛“一剧一评”期间如是说。

  “从当年汇聚国内一流艺术家精心装扮甬剧《典妻》,到今天大胆起用‘全浙班’精心打造《宝顺轮》;从当年《十里红妆》的情感交织,到今天舞剧《东方大港》的气壮山河、中国气派,宁波的艺术创作完成了一个跨越——这个跨越是人才建设的跨越,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跨越,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展好中国形象、展示中国气脉的超越自我的跨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戏剧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