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中秋奇妙游:一潮文脉书千年

字体:
—2025—
10/04
09:27:44
2025-10-04 09:27:44 来源:潮新闻

  年年岁岁,月满西楼。中秋将至,人间团圆时,一轮明月照见的不仅是万家灯火,更是千年翰墨流淌的文明长河。历代文人墨客曾用不同的字体书写过“中秋”,而最早的书法作品也许就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相传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中秋帖》,被清朝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中秋与书法,在时光的两岸遥相呼应,共同书写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谱。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以笔墨为舟、汉字为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与哲思。篆隶楷行草,五体纷呈,如历史长河中的层层波澜,映照出不同时代的文化气象。

  而浙江,正是这部书法史诗中不可或缺的华彩篇章。从良渚文明的文字萌芽,到越国青铜剑上的鸟虫图腾;从乌程汉简中跃动的隶书墨迹,到兰亭雅集间流淌的晋人风度;从褚遂良铸就的唐楷典范,到赵孟頫笔下复古与创新的融合……王羲之、虞世南、智永、林逋、吴昌硕、沙孟海……一代代书家如星月交辉,在江南的山水之间,写就了“半部书法史,一脉浙江潮”的壮阔图景。

  今年,正值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20周年。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成果,《浙江书法大系》历时七载,汇聚众多学者心血已正式面世。全书16册,系统梳理了浙江五千年的书法脉络,收录先秦至近现代800余位书家、3000余件作品,堪称浙江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即便身处数字时代,那些穿越时空的笔墨线条,依然如钱塘潮涌,生生不息。它们不仅是文明演进的密码,更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生动诠释。这个中秋,让我们以月为媒,以墨为舟,共赴一场穿越五千年的书法奇旅——看一脉浙潮,如何书写千古风流。

  策划:范庆瑜 钱伟刚

  监制:刘东 吴雅茗 陈雪晔

  统筹:沈蒙和 王慧华 任征斌

  文案:任征斌

  AI视频:钟融融 曾真

  学术支持:沈浩 石连坤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潮新闻联合出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中秋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个中秋,让我们以月为媒,以墨为舟,共赴一场穿越五千年的书法奇旅——看一脉浙潮,如何书写千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