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宁波少年“虫虫特工队”,让爱心飞进大凉山

字体:
—2025—
10/13
09:24:57
2025-10-13 09:24:57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江北 宣佳含 沈世俊 记者 竺佳

  近日,三台崭新的乒乓球桌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工山小学,为山区孩子们的课余时光增添了欢乐。这份跨越千里的温暖礼物,来自宁波市惠贞书院初中2022级学生施则行——他用自己出版书籍所得稿费,完成了这次爱心捐赠。

  施则行。共享联盟供图

  一只螳螂开启的昆虫世界

  故事始于6岁那年的夏日山林。

  “小时候我很喜欢去户外运动,”施则行笑着回忆,“有次跟爸爸爬山,在树干上发现了一只螳螂。”那不是什么珍稀品种,只是一只普通的中华大刀螳,却成了他探索昆虫世界的起点。

  满心好奇的他把螳螂带回了家,可刚进门就犯了难:该怎么喂养呢?

  为了让螳螂吃饱,他每晚打着手电筒在小区里捉蚊子;不了解习性,就用父母的手机查阅资料。“看着它摆出优雅的捕食姿势,用镰刀似的前足抓住猎物,我第一次觉得,昆虫的世界里藏着太多奥秘。”施则行说。

  在查找螳螂资料的过程中,他还接触到了蟋蟀、锹甲等其他昆虫的知识。施则行渐渐发现,这些昆虫同样充满趣味——锹甲雄虫举着一对威风的大颚,像穿着铠甲的小战士;蟋蟀藏在角落里,能发出清脆的鸣叫声,像在唱专属的小夜曲。每一样都让他忍不住想多了解几分。他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寻找不同种类的昆虫——草丛里、树荫下、溪边的石缝中,都成了他的“秘密探索基地”。

  对于许多人面对昆虫时的恐惧,施则行有着超越年龄的理解:“恐惧往往源于不了解。昆虫只是以它们独特的方式生活。只要我们愿意放下偏见,就能看到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

  半年的螳螂喂养时光,在施则行心里种下对自然科学的热忱。后来,他的“昆虫家庭成员”渐渐多了起来:有姿态优雅的兰花螳螂,有形似枯枝、不仔细看就会忽略的中印树枝螳螂,还有顶着一对弯角的双叉犀金龟……一个个透明的饲养盒,仿佛微缩的自然实验室,也成为他日后创作中最鲜活的灵感源泉。

  写一本“孩子的昆虫记”

  如果用孩子的视角写一本《昆虫记》,会是什么样的?

  2019年,儿童文学作家邹敦怜来到施则行的学校做演讲。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写作,她和大家定下一个约定:只要能连续写作超过100天,即可获得一本自己的新书。

  那时的施则行,心里也没底:“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就想着‘试一试’吧。”于是,生活里那些天天见面的昆虫,悄悄成了他写作的“主角”——乐观自信的中华大刀螳“小兰”,英勇好斗的帝王蝎“小黑”,还有坚强勇敢的橙巴布捕鸟蛛,这些真实的小生命,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有情绪、有故事的童话角色,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冒险的刺激,感受着爱与正义。

  这些故事不是凭空编出来的,每一段情节里都藏着施则行的真实观察。“有一次,我把一只幽灵公螳螂和母螳螂放在一起。结果第二天去看,母螳螂嘴里居然叼着公螳螂!”说起这段经历,他还记得当时的吃惊,“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后来便写下了《命运》这个故事。”

  在施则行心里,养昆虫只是探索奥秘的一小步:“我想把昆虫的故事用童话讲给更多人听,所以才提起笔写书。”有人说写书很难,可他却觉得特别开心:“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乐趣呀!我能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写下来,把一只只可爱的虫虫用笔墨描绘出来!”

  每当提起笔,施则行总是会变得废寝忘食,直到写完一个故事,才肯罢休。奇迹就这样悄悄发生了:2020年夏天,他不仅完成了100天的写作挑战,还把这些昆虫童话整理成了《虫虫圆梦记》,并出版发行。至今,这本书已卖出约6500本。

  “真不敢相信,一个才十岁的孩子,竟然写了一本书!”当邹敦怜得知消息时又吃惊又赞叹,她既佩服施则行的坚持,更惊叹于这个孩子对昆虫的细致观察,还有那份藏在文字里的、纯粹的热爱。

  稿费的意义,是让温暖飞出书页

  施则行。共享联盟供图

  随着年龄增长,施则行对昆虫的热爱也悄悄“升级”——兴趣从最初的饲养,慢慢转向更系统的野外观察与课题研究。

  他的脚步渐渐遍布四明山的密林、东钱湖的岸边、荪湖的草丛,尤其到了夜晚,他总会头戴照明灯,握着相机蹲在草丛里,一帧一帧细心记录昆虫的夜间活动。

  今年暑假,这份坚持有了新的收获:他完成了《宁波地区同种竹节虫体色差异原因及寄主植物选择性生态研究》,还凭这个课题拿下了惠贞书院“金点子大赛”二等奖。

  选择竹节虫做研究,源于他的一个发现:“这种昆虫在本地挺常见,但好多人不了解它们。我想让更多人认识竹节虫,也给我们宁波本地的竹节虫种类做一个填充记录。”

  研究过程可没那么容易。鉴定竹节虫时,他得趴在体视显微镜前,盯着虫体细微的形态特征一点点观察;遇到不确定的种类,又要翻找稀少的文献资料逐一比对。“但当最后把数据一条一条都匹配上,确定种类、理清规律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说起这段经历时,施则行眼里满是光亮。

  稿费买乒乓球桌,捐赠给四川越西县的孩子们。共享联盟供图

  如今上初三的施则行,有了支配《虫虫圆梦记》稿费的权力。很多人以为他会买心仪已久的昆虫标本,或是升级摄影设备,可他却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用部分稿费买乒乓球桌,捐赠给四川越西县的孩子们。

  “我当初写书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分享我喜欢的昆虫世界。现在这份热爱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温暖,比买任何东西都珍贵。”他笑着说,“钱虽然不多,但要是能让远方的小朋友打球时多些快乐,就特别有意义了。”近日,三张崭新的乒乓球桌已经顺利送到了越西县丁山小学,清脆的击球声与孩子们的笑声一起在校园里回荡。

  聊起未来,施则行的眼睛里闪着憧憬:“我想做和自然摄影或者昆虫研究相关的工作,去亚马逊雨林看看神奇的昆虫,去非洲草原见证更多生命的奇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爱心;大凉山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聊起未来,施则行的眼睛里闪着憧憬:“我想做和自然摄影或者昆虫研究相关的工作,去亚马逊雨林看看神奇的昆虫,去非洲草原见证更多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