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参加第三届“良渚论坛”分论坛“薪火相传:围绕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的部分嘉宾,前往西湖景区,调研文化景观。杭州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论坛期间,参会嘉宾在杭州行走与沉浸,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10月18日-20日第三届“良渚论坛”期间,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围绕“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主题,进行了丰富的文化对谈与思想碰撞。
聚焦远古文明的历史智慧和当代价值,“文化根脉”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将中华文明与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等置于同一对话空间,在多维比较中探寻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实践创新”分论坛上,中外嘉宾共享城址考古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所长郑万泉以线性大遗址——蜀道为例,“他们连接了西南和西北,传承沿用了2000余年,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蜀道的保护与利用,或者说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未来一定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围绕博物馆功能拓展与文物活化利用,“薪火相传”分论坛上,中外嘉宾从数字化、文化经济和国际化等维度,探讨让博物馆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聚焦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未来”分论坛探讨了如何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活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顾问卡罗琳娜·卡斯特利诺斯表示,“我们正面临多样化的威胁与挑战,这促使我们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以更有效地应对挑战。”
回顾三天议题和内容,丰富而多样的世界文化,在良渚论坛这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绽放了互鉴与融合的光芒。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在论坛期间的视频致辞中提到的,“良渚论坛已经成为一个鼓励不同文化和文明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论坛的举办,也高度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首要使命,即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与团结、促进世界和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