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盖板,随之一阵恶臭袭来,一个小区上千户居民从抽水马桶冲下的污水都在这里。工人们做事很利落,检查、抽吸、疏通、清理……
10月26日是浙江省第29个环卫工人节,才早上8点,励汉琪和他8个工友早已在象山丹峰小区里忙活了半天,和往常一样,工作才是他们日常的主旋律。
这批工人是象山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吸粪小组的成员,56岁的励汉琪是他们这批人的“头头”。
“365天,每天都要清,一个公厕,十天左右。偶尔接一些小区里的业务。”励汉琪自己算了一下,干了十五年,除去春节外,休息的日子两只手能数过来。
励汉琪是象山本地人,之前做过15年垃圾清运工作,其实也就是环卫工;后来“转行”做吸粪——环卫里的“小众工种”,也快15年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二十岁开车拉货,二十七岁开车拉垃圾,四十岁开车拉粪,直到现在。
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小组只有七八个人、两三辆车,和现在一样,主要负责象山城区的公共厕所。
随着小组不断壮大,如今整个吸粪小组已经有近30人,15辆车子。
记者跟随励汉琪前往污水处理厂,离象山丹城并不近,开这样的大车至少需要30分钟。每当遇到转弯口,励师傅总会停止攀谈,过了路口后说上一句“安全第一”。
像这样一趟一个多小时的往返,忙的时候,一天要开五六趟、甚至近十趟。“其实还是忙不过来。”励汉琪说,忙的时候,一天都在路上。
“台风天最恼人,七八十吨、上百吨污水要排,凌晨3点前就要开始吸,早上6、7点前结束,要保证中转站正常运行。”到了励汉琪这个年龄,也开始担心“后继无人”的问题。
“组里30多岁的年轻人有几个,20多个是55岁以上的。”正是因为又苦又累、又脏又臭,所以选择干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
“励师傅,您也算开了一辈子的车,自己也有车,跑个网约车拉人不比拉这些东西来得好?”记者问他。
“清完一个化粪池,今天就算办成了一件事,很有成就感。”
在返程的车上,励汉琪接连接了两个电话,是有关今天下午吸粪的工作安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