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三农”篇
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07月21日 07:29:5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80_副本.jpg

  鄞州现代农业园 拍友 俞爱民 摄

  三、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三农”工作的探索,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形成的“三农”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精神上是高度契合的,是地方治理探索进一步升华为国家治理思想的先行先试,深刻揭示了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三农”工作的探索,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1.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当前我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既源于对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2013年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系列论述充分反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2.从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浙江省情、农情作出的科学判断,实质上就是推动农业从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发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探索。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文章,系统阐述了走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并且从建设农业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以及健全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强农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框架。就全国层面而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绿”“新”的总体方向和要求,要求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这是中央基于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走好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3.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005年,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促‘三农’”的观点。2006年,他又强调,“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提供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和影响束缚‘三农’发展的制度障碍,形成让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农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2015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五大领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他还强调,农村综合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4.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性体制障碍。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实施统筹城乡兴“三农”方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更深刻的阐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城乡作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大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实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联动推进,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看成一个平等的有机整体,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针对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把浙西南26个欠发达山区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战略重点,实施了阵地战的扶贫攻坚模式,先后组织实施了“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等扶贫工程,并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经济强县帮扶欠发达县、经济强镇帮扶欠发达乡镇、经济强村帮扶贫困村等结对工作,以及市场化运作的“山海协作工程”,引导和促进发达地区的绿色产业和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依靠精准帮扶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推动全省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区域协调发展。浙江也由此率先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首个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省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扶贫工作也推进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群人”的攻坚阶段。现阶段中国扶贫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进入到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能力和加快奔小康的新阶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时提出,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他又具体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和要求,强调新阶段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三农”工作的探索,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

  2005年,习近平同志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五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务必做到执政为民重“三农”、以人为本谋“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改革开放促“三农”、求真务实抓“三农”。这“五个务必”深刻阐述了“三农”改革发展和做好“三农”工作的规律性,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之中。

  1.不变的宗旨意识:“执政为民重‘三农’”。这一理念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农民占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重农”思想。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治国理政“三农”为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三农”的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论依据。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重“三农”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2.深厚的为民情怀:“以人为本谋‘三农’”。这就是“把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就是要明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进利益和保障权益问题;就是要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以人为本谋‘三农’”作出的系列部署,实质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质上就是要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乡村振兴的最高目标。

  3.接续的战略路径:“统筹城乡兴‘三农’”。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就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城乡兴‘三农’”,就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三农”解决路径进行了更深刻清晰的阐述。2013年,他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指出,必须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指出“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不竭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促‘三农’”。这就是“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为‘三农’发展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就是要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革除一切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弊端,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和体制;就是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不断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指出,“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提供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和影响束缚‘三农’发展的制度障碍,形成让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农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体现了与时俱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思路。2017年,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同时也提出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等思想。

  5.一贯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抓‘三农’”。这是“三农”工作应该具备的工作作风和方法。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就是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推进‘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善于带领农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在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时,他强调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jpg

标签: 习近平;八八战略;浙江 责任编辑: 周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gaoceng_developments/201807/W0201807223603075985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