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收入

慈溪周巷探索土地流转新路

字体:
—2025—
10/11
22:10:34
2025-10-11 22:10:34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杜钧谊 何晨薇

  近日,慈溪市周巷镇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探索“整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新模式,“一样的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收入”,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

  据了解,该镇的试点设在建五村,开始于2023年10月。截至目前,该村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全村2220亩耕地已成功流转2045亩。化零为整后,全村实现千亩稻田集中连片生产,规模化经营主体承包的耕地面积超过1500亩。

  耕地“小块变大块”后,建五村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分区分配。村党支部书记周迪波介绍,村里充分尊重农户承包权,对于仍有意愿耕种的农户,村集体以低价返租并优先分配优质地块,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则根据实际用地需求和村内耕地资源现状,由村集体科学划定承包范围和面积,推动农业经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村民施惠均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他承包下5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水稻和蔬菜,利用连片土地的优势,统一采购农资、采用机械化播种和收割,极大地降低了每亩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本需要几十户分散耕作的稻田,现在一个机械化团队就能高效完成。

  类似建五村这样的探索,在周巷镇不是少数。针对耕地地块零碎、布局分散、效益不高等实际情况,该镇先摸清耕地“家底”,完成地块测绘和权属建档。然后,镇里积极鼓励引导农户自愿将承包地、撂荒地、碎片化耕地经营权集中流转给村集体,或通过承包经营权互换进行整合,有效推动“小块并大块”,建设成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截止目前,全镇已经有7个村试行了类似做法。

  耕地“小块变大块”,设施提升和投入增加才有了“用武之地”。建五村对已流转土地进行统一作物规划,积极购置农业机械,大力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据统计,今年全村在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投入就达110万元,规划经营户对承包土地的投入热情更是高涨。不光这一个村,全镇坚持“统一经营+设施升级”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38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的修建与升级,全面优化农作物种植布局。

  建五村的探索,解决了当前农村耕地流转“投入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不高”的难题。截至目前,该村耕地撂荒现象已全面消除,复种指数超过200%,亩均净收益较流转前提高30%以上。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出,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的稳定收入。据周巷镇农业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镇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推广建五村经验,力争试点村每村新增流转面积800亩以上或流转率达到70%以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业;土地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慈溪市周巷镇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探索“整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新模式,“一样的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收入”,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