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绿能涌动 向新而行

国网浙江电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字体:
—2025—
11/04
08:33:00
2025-11-04 08:33:00 来源:浙江在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将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在浙江,近期陆续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鼓舞: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1%,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费需求旺盛;光伏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接近50%,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得益于“十四五”以来浙江能源电力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锚定目标、竞相发力。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也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决战决胜之姿,持续发力、向新而行。

  构建稳健能源底座

  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是根本。浙江如何强根筑基,推动能源电力事业跨越式发展?

  不同行业有不同工作内容,但都把目标指向如何提升能源电力保障能力,支撑“十四五”目标高质量实现。

  在绍兴上虞,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现场,起重机阵阵轰鸣,一座座铁塔在浙江大地拔地而起;牵引机缓缓转动,一根根银线在绿水青山间蜿蜒穿行。

  “‘十四五’期间,我们见证了从‘两交两直’到‘两交三直’的跨越,如今朝着‘两交四直’迈进。”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力”)建设部建设管理处处长张金强表示。

  以特高压为代表,“十四五”前四年,浙江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477亿元,预计五年电网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更强的网架、更优的结构,如同顺畅的大动脉,将电力输送至经济民生发展的每个细小末端。

  在温州苍南,我国首个民营企业参股的核电站计划年底投运;在浙江宁海,新投运的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发电。电源与电网双向奔赴、相辅相成,共同形成电力保障的合力。

  “7月日最高发电量700万千瓦时,运行强度增加3倍。”浙江宁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兰宝杰表示。

  “十四五”期间,浙江先后投运宁海等一大批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988万千瓦;大力发展煤电、核电及新能源,截至今年9月底,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71亿千瓦,较2020年底增长近70%,与外来电一起支撑全社会用电量从4830亿千瓦时增长至2025年预计超7200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从9268万千瓦增长至1.31亿千瓦。

  主干网架与配电网的协同发展,支撑起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的构想。在杭州,牢记“电等发展”嘱托,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供电可靠性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超大城市全域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有效路径,全域供电可靠率达99.9988%,供电可靠性全国城市第一。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骨干网架建设,浙江能源保障能力愈加坚实,产业和民生发展的底气愈加充足。

  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位于温州乐清的亨泰光伏电站,这几日,连片光伏板熠熠生辉,将阳光转化为绿色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浙江各地。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以能源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2022年,浙江出台《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十四五”期间省内海上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倍。

  浙江电力锚定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目标,支持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我们加快重点工程落地,推动浙江能源电力清洁低碳水平再上新台阶。”浙江电力发展部主任郭云鹏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成为第一大规模电源。新能源正在之江大地上汇聚成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能源电力行业既是社会绿色生产推动者,也是绿色生产践行者。

  在金华金义新区,绿色建设、模块建设等绿色施工技术让潘村输变电工程成为电网节能减碳范例。在杭州,国网浙江物资公司推动电网物资运送货车新能源化替代,打造“零碳”配送网络;加快电力物资仓库屋顶光伏配置,采购绿色节能电网物资,推动电网废旧物资精细化拆解和回收再利用。

  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供给,有助于将绿色低碳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在杭州、嘉兴,亚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相继实现100%绿电供应,更多国际友人感受到浙江乃至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并将之付诸行动。

  数据显示,2025年浙江通过中长期协议计划采购绿电约750亿千瓦时,占比36.5%。上半年,浙江在省间交易市场中成交绿电13.82亿千瓦时,较2024年全年增长154%。

  引领科技创新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能源革命相融并进浪潮,浙江能源电力领域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形成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

  2022年6月,世界首个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投运,首次实现海上清洁能源降频直送,为我国中远海海上风电高效输送提供解决方案。

  在舟山,浙江电力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载缆量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为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再添“大国重器”,进一步满足深远海复杂海况下海缆施工要求,助推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利用。

  5G、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与电力生产融合,丰富新技术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发展。在杭州淳安,浙江电力投运配电网量子开关,让山区电网运维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自愈”跨越。在杭州滨江,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巡检智能体在物联网街上岗,无人车与机器狗协同开展巡检任务。在绍兴柯桥,国网浙江信通公司依托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打造“碳索”应用,通过AI解析企业能效数据,为企业定制能效提升方案……

  科技创新定义了能源电力发展新方向。

  浙江电力还建成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累计转化成果1492项、金额达35.9亿元。在这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舞台”,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电力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将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