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卡脖子”问题成为各界持续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其实,中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又何止这一种。除了“卡脖子”,“卡脑子”“卡嗓子”两种问题的危害性同样不可小觑,且更具隐蔽性。
那么,“卡脖子”“卡脑子”“卡嗓子”分别是什么?又该如何破解?
一
所谓“卡脖子”,指的是关键技术、核心领域受制于人。一旦被卡,就会感到“窒息”,如同被人扼住了产业的“命门”、发展的“咽喉”。“卡脖子”技术通常具有高度依赖、难以替代、来源单一且短期内难以突破等特点,是那个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便会时时受制、处处被动的“阿喀琉斯之踵”。
说到“卡脖子”技术,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芯片。实际上,“卡脖子”的领域可不止这一个。从2018年至今,美国对华不断升级关键技术领域的打压与封锁,其“极限施压”的手段让中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有媒体曾推出系列文章报道,列出了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雷达、真空蒸镀机等35项“卡脖子”技术。
“十四五”期间,中国科研人员奋发努力,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矢志打破国外技术封锁。随着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卡脖子”问题清单越来越短,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比如,面对芯片领域的严酷封锁,华为锚定自主创新之路,在麒麟芯片与鸿蒙生态的“双轮驱动”下,成功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从关键部件到操作系统底座的体系化突破。华为的逆袭也再次证明: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一方面,我们头脑要清醒,正视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继续铆足劲去攻克一些仍然没有突破的“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开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更广阔空间。
二
所谓“卡脑子”,指的是思想认知领域的隐形枷锁。如果说“卡脖子”是一杆明枪,那“卡脑子”就是一支暗箭。虽然它不直接限制技术,但却通过预设的概念、理论与价值判断,于潜移默化之中束缚思想、禁锢思维。“卡脑子”的深远危害在于,在无形之中使人习惯用他人的尺子来丈量自己的土地,用别人的话语来裁剪自身的实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交出文化的定义权、发展的叙事权,进而丧失文化的主体性。
现代知识体系的西方中心主义建构,是形成“卡脑子”困境的深层根源。无论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还是诠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在近代以来所接纳和运用的,主要是生长于西方文明土壤中的概念与方法。这套体系曾伴随着西方霸权的崛起而成为全球主流叙事,也使得我们在“思想主权”和知识根基上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比如,有学者陷入“唯西是从”的认知崇拜和认知依附,学术研究完全脱离中国国情与实践,其头脑已沦为西方意识形态的“跑马场”,思想领地在不自觉中全面“失守”。此外,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各种理论包装,四处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试图将西方道路塑造为人类文明的“历史终结”,为维护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权力秩序披上合法的“精神外衣”。
对此,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曾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深入剖析了美国在全球策动认知战的隐秘性,将其通过思想渗透侵蚀他国“思想主权”、进而破坏全球发展进程的霸权逻辑公之于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破解“卡脑子”的难题,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结合”。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深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彻底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的思想藩篱,从根本上扭转话语依附的被动局面。
三
所谓“卡嗓子”,指的是中国过去在国际舆论场中面临的严峻“话语困境”,还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失语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审视自身,我国国际传播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方面曾经存在短板,具体表现为话语创新不足与传播能力不强。有人曾犀利地评价一些国际传播探索为:有重复而少创意,重单向而轻互动,多务虚而欠务实,能入眼而难入心,易自娱而难出圈。因为话语体系不兼容,导致我们事实与道理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话语和理念的优势。
洞察外部,美西方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先发优势与英语的全球通用语言地位,在国际舆论场对我国持续开展舆论打压。它们通过设定议题、垄断信道、塑造标准,持续放大符合自身叙事的声音,同时对我们的表述进行系统性削弱、曲解乃至消音,不仅形成了难以逾越的“传播鸿沟”,还构筑起对我国进行全方位“认知围堵”的舆论霸权。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产能过剩论”“中国改革停滞倒退论”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近些年来,中国国际叙事更加自信从容,对外发声的音量更大、中气更足。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已逐步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态势也呈现日渐东升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破解“卡嗓子”问题,既要靠交流交融,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话语体系,也要靠“交战”交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争取国际传播主动权、国际舆论引导权、国际社会话语权。如此,方能实现有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卡脖子”“卡脑子”“卡嗓子”三者相互交织、彼此作用,构成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系统性挑战。踏上“十五五”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科技高峰奋力攀登,在思想领域正本清源,在舆论战场重塑格局,从而攻克技术堡垒、冲破思维牢笼、疏通传播脉络。唯有如此,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战略主动,步履坚定地迈向伟大复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