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深入挖掘“八八战略”在义乌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展示义乌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中国义乌网推出《“八八战略”的义乌实践》专题报道。从不同角度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精彩蝶变,激励当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续奋斗,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在火热的实践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
浙江在线7月7日讯(记者 陈佳琪 编辑 童荟颖)“一杯清茶,一张方桌,你提议,我赠茶。”在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有一条樱花街,移步街角处,书记凉茶铺的牌子在夜晚中闪闪发亮。这些年,到社区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鸡鸣山社区党委积极应对社区治理的新要求、新特点,解锁现代社区善治场景新图景,创新开设“书记凉茶铺”,以支部书记为茶铺主理人,鼓励居民有事坐下喝喝茶、议议事,用“一杯茶”时间畅谈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江东街道围绕“八八战略”之发挥环境优势,以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为切入口,透过网红餐饮街区加强法治建设,致力于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家门口”立法联络站,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决策协商,在樱花树下聊“家事”议“公事”,实现小事居民治、大事社区办、急难事共商,见证了20年来当地居民参与决策的人民民主协商过程,也见证了樱花街从“无人问津”到“网红街区”的转变。
从“不懂法”到“知法学法” 全民法治教育润无声
为收集到最“接地气”的“金点子”,鸡鸣山社区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立法征询座谈会开到了网红餐饮街区——樱花街上。“当时接到关于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征询意见的任务,我们就第一时间召集了立法信息员,有专业的律师、商户,特别是樱花街上的商户,他们第一时间学习了草案的内容,也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鸡鸣山社区立法联络站工作人员经菁回忆,现场共上报了11条建议,最终有3条建议被吸收采纳。
经菁所说的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正是民主协商工作经验的缩影。而类似这样的民生实事,社区每次办起来似乎都非常顺手,秘诀就在于协商“流程”的设置。社区通过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构建了“1+3+5”工作架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上发力,创设红信封、HI LAW(中国法律早知道)、幸福来敲门、立法大家谈、口袋学法直播间五大品牌。在立法工作前期,立法联络员、信息采集员广泛动员、深入普及相关法律;征集过程中搭起平台、让基层意见充分汇集;征集结束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的闭环。
按照这样的工作法,从社区前的樱花街出发,鸡鸣山社区的议事场所从樱花树下延伸到了社区里的议事桌,议事内容也不断扩大。以协商凝聚合力,解决往日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问题,如樱花街案例、好吃集案例、道路白改黑、金村空地变花园等大小“公事”。2003年鸡鸣山社区几乎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增长到27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3年的3.6万元增至2022年10.3万元。
自该社区2020年9月被确定为义乌市首批立法联络站以来,居民从不关心法、不懂法,到主动问法、认真学法,居民参与决策议事并实际居民解决事件年均上报129条,落地解决率达90%。如今,“饮下一杯清茶,解决一件事情。”已成为鸡鸣山社区居民的共识。
从“特色化”到“国际化” 民主协商之花遍地开
鸡鸣山社区素有“联合国社区”之美誉,外籍居民来自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来自全国29个不同民族的各民族同胞,具有多国籍、多民族、多元素、多文化特点,因此社区在立法联络站信息员队伍的选择上更加体现了多元化与国际化。
来自叙利亚的发迪,在鸡鸣山社区租住了8年多,如今在新楼盘买了自己的房子,还是“赖”着不肯搬,而这分亲切感与认同感竟源于一次“争吵”。在征求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意见建议时,发迪与邻居王女士曾因噪声问题发生口角,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社区治理系统平台上的噪声污染问题热力图定位,邀请他们共同参与法律草案征询意见建议以及问卷调研工作,通过对法律草案的深入学习以及参与普法宣传、意见征求工作,双方都认识到了噪声的危害,最终握手言和。“参与其中,让我忘了自己是老外。”发迪说,他也因此加入信息员队伍,帮助其他外籍居民解决难题。
现在,信息员扩增至55名,队伍中不仅有本地居民、人大代表、议政会代表,还有各民族同胞和境外人员等新居民,社区大事和邻里小事都由“黄”“黑”“白”等不同肤色的居民商量着提、商量着办。不分地域,不分民族,鸡鸣山社区居民人数从2002年的1.1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3万人,其中外籍居民就有1388人。
“樱花街”成了“网红街”,其他社区亦不甘示弱。今年,江东街道启动8个“一街一品”项目,包含东洲社区—万象荟、五爱社区—吾爱购、临江社区—悦桂坊等,项目将各社区打造成特色明显、条块结合、错位发展的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以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为契机,实现各地法治建设因地制宜“遍地开花”。
从“共商”到“共治” 未来社区数字赋能“云共享”
2022年5月,鸡鸣山未来社区通过验收成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依托未来社区“问需于民一张图”模块,人大江东街道工委着力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立法工作体系,从传统立法征询向智慧立法转变,通过数据整合、分类研判、热词导向等,将民意大数据有效运用到立法征询和普法宣传中去。
“通过大数据平台,居民能实时在线咨询,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大家的想法和诉求,推动一批协商事项落地见效,预警矛盾及早化解,居民满意度从86%提升至98%。”鸡鸣山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赋能“云共享”可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立法征询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立法征询的精准性和广泛性,形成民意热点词云,有效了解掌握民意,让数字化赋能议事法。此外,平台还开通了草案解读、案例说法、居民评理、立法成果等功能模块,场景化、生动化推进立法征询和普法宣传。
“20年来,鸡鸣山社区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探索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民主协商样本,对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层长期和谐稳定极具借鉴意义。”鸡鸣山社区负责人表示,该基层议事机制让“大事”变“小事”,让“硬”问题变“软”科普,让“隔阂”变“融洽”,成为居民眼中“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求的法律草案38部,立法调研任务4次,立法计划征求建议3次,收到各部门和个人提交的意见建议3100余条,上报全国人大意见建议2461条。在已出台的反有组织犯罪法、噪声污染防治法、职业教育法等27部法律中,170余条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借着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东风,“全民法治教育”正润物细无声地运行铺展开来,义乌的民主法治建设底色也越来越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