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有爱无碍 | “社牛”店长如何长成?智慧树下藏着就业秘笈

字体:
—2023—
10/24
09:45:25
2023-10-24 09:45:25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祝依凡

  编者按:丹桂时节,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火热进行。以“无碍”助“有爱”,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提供便利,贯穿于亚残运会的筹办始终,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更彰显了浙江残健共融、平等尊重的环境氛围。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有爱无碍 拼出美好”,通过对文旅、就业、交通、体育、人文、科技等“无障碍”的细致洞察,向世界展现一个“无微不至”的浙江。

有爱一刻 短视频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见习记者 祝依凡)霜降时节,走进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智慧树”咖啡馆,甜腻的蛋糕味混着咖啡的焦香扑面而来,系着咖啡色围裙、带着帽子的店员在岗位上忙而不乱:咖啡师有条不紊地操作咖啡机,玻璃房里的西点师正弯腰给蛋糕裱花,理货员忙着清点超市货架的商品……这些店员都来自杭州培智学校杨绫子学校,他们均有心智障碍,入学时智商评估小于50。“智慧树”是学校为了研发课程、培养学生,在2014年正式对外营业的残疾人服务社,正是这棵“大树”给了孩子们一个走进和融入社会的温暖窗口。

  智慧树的“自封店长”

  正当记者犹豫坐在哪儿时,一位拿着抹布和清理箱的店员走到跟前说:“还有空位,可以坐那儿”。他,就是“智慧树”的明星店员——朱以灵,在“智慧树”工作了9年,今年27岁。

  “我是店长,自封店长!”以灵笑着说,“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做着做着就觉得自己是了。”朱以灵主要负责外场清洁服务,平时要扫落叶、收拾桌子,偶尔也会做咖啡,这些技能都是他在杨绫子学校学会的。“当时我们有种花、洗车、手工之类的很多课程,还是服务类的最适合我。”现在,朱以灵已经能够用上班赚的钱来养活自己:“我热爱这份工作,在这里特别开心,能够给我一些鼓励和支持。”

  朱以灵正在店内工作 见习记者 祝依凡 摄

  被问起成为“店长”的原因,朱以灵想了一会:“可能是因为自信吧,因为我经常和顾客们聊天。”有心智障碍的孩子们普遍缺乏沟通能力,他却用“社牛”这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性格:“而且顾客们对我评价很高,说我工作做得好!”

  实际上,“店长”光拥有技能和自信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朱以灵告诉记者,2016年自己曾在元宝街分店工作,由于店面选址原因,周围老年人居多,缺乏咖啡店的受众,再加上那时特殊群体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所以产品卖不出去。他坦言:“当时很困难,没有收入”。也是在那时,带他的工作人员、学生家长“飞妈”教会了他如何收银和推销产品,让他有了更多傍身技能。

店内的顾客 见习记者 祝依凡 摄

  在和以灵交流的过程中,时不时有几位店员来给以灵“打小报告”或是开两句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店内的一位老师说:“和他们待在一起会‘美容’的。”记者发现,虽然以灵讲话有些慢,但思路很清晰,偶尔有表述不当的地方,身边的老师会及时指出并耐心地告知原因。

  除了“店长”,朱以灵还有另一个身份——运动员。“因为我本身很喜欢运动,老师一直鼓励我,说只有努力练习,才能去更大的地方”。在老师的教导下,以灵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特奥会的足球和篮球比赛。在今年的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时,他更是光荣地成为了建德站的第一棒火炬手。

  智慧树的“大家长”

  聊天期间,杨绫子学校的校长俞林亚回来了,刚见面就给了以灵一个大大的拥抱,夸赞他火炬传递时表现好。

  “你看,以灵很热情吧!”俞林亚告诉记者,从一位有很多问题行为的特殊孩子,变成现在这样健谈的“店长”,以灵成长的过程中“智慧树”这个平台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2010年,俞林亚做了一个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的特殊孩子生存状态不理想,她开始反思特教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生涯自立”这一理念:“教育应该为孩子整个生涯服务,更多要去培养他的能力,让他未来能够自立于社会”。

  此后,俞林亚开始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设立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牵引五育(德智体美劳)融合一体化培养模式。“让残疾孩子从小养成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的意识”,俞林亚说,在朱以灵小时候,老师们评估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优势和潜能,就告诉他你表现好,就可以去参加比赛,让他慢慢知道,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到自己想要参与的项目。学校这一做法同样树立起了孩子的自信心。

   在学校的高年级,除了设立职业劳动课程之外,培养的侧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孩子融入社会——“智慧树”咖啡馆应运而生,西点、图书管理员、收银、理货、服务等等工种都需要学生们来完成。

“智慧树”内的超市 见习记者 祝依凡 摄

  俞林亚说,朱以灵也正是在“智慧树”强化了交流能力,面对学校以外的人才能真正地实现交流。同时,这个平台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特殊孩子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些合适的岗位。

  目前,杨绫子学校共225名学生,就业率从早年的10%提升到了60%。俞林亚说,毕业的孩子们有的在送外卖,有的在酒店做蛋糕,有的在医院抬担架……他们就像“智慧树”结出的果实,把爱和包容带到更远的地方。未来,她还想开发更多的一些岗位工种,像IT研发等,希望能为孩子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数”说有爱

  “智慧树”故事,是浙江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杭州市杨绫子学校之外,浙江还有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杭州弯湾托管中心等等。目前,浙江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3%,高于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2022年,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2.3万人,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截至年底,全省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32.9万人。在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道路上,浙江用规划的有爱,让更多残疾人实现了未来无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智慧树;浙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智慧树”是学校为了研发课程、培养学生,在2014年正式对外营业的残疾人服务社,正是这棵“大树”给了孩子们一个走进和融入社会的温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