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记者 董沈涛)12月22日,气温创下新低,浙江部分地区最低气温甚至跌到-11℃。“冰冻”模式下,话题词“冻到皮肤发红就要警惕了”一度冲上热搜第一。数九寒天来袭,你被冬天的魔法攻击伤到了么?浙江在线记者来到了位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五楼的皮肤科,发现现场有不少是来看“冻疮”的患者。
冻伤后的皮肤不仅又红又肿,还会让人瘙痒难忍,不少人正遭遇着这种困扰,还有网友表示:“在河北二十几年没生过冻疮,一来杭州就生了冻疮。”
“前几天降温严重,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长了个冻疮,痒得忍不了!今天来看一下有什么药可以帮助止痒。”徐云(化名)女士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在寒冷的环境下,毛细血管会异常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出现肿胀、水肿等情况。”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小华告诉记者,出现冻伤与受冻温度、时间和个人耐寒能力有关,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表示冻伤可能已经开始。
“有些人一长了冻疮之后年年复发,这是因为有些人本身就是更容易长冻疮的体质,患病后局部血管和皮肤较薄弱导致的。”陶小华分析,尽管理论上寒冷的北方是冻疮高发地区,但冻疮在南方也很常见。南方的“湿冷魔法攻击”会让人处在潮湿、冷暖骤变的情况下,局部小血管长时间地收缩、循环不良,从而导致皮温降低、瘙痒、局部红斑、硬块的情况。
“手、脚、鼻子、耳朵等部位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长冻疮的概率也比其他部位更高一些。”陶小华表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有些部位冻得麻木,出现没有知觉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回到温暖的环境中进行复温,以免皮肤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陶小华特别提醒,不要将冻伤的部位放置于热水中复温或者在火炉前烤的行为,“冻伤的部位置于37~40℃的温水当中是最好的复温方法,温度太高容易导致皮肤被烫伤。”对于轻微冻伤的病人,可以口服一些扩血管药物,局部外用肝素钠软膏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冻伤长期无法缓解,也可以来医院用红外线、氦氖激光等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预防冻疮,首先先要做好保暖工作。”陶小华说,当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尽量减少长时间户外行动。如果要外出,尽量佩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等,做好保暖工作。在户外运动开始之前,也应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肢体末梢部位的血流量,有效预防冻伤。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