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5日讯(记者 李心怡)近日,杭州中心的开业吸引不少市民前往体验。其中,占比85%的各类首店无疑成为吸睛亮点。(此前报道:杭州中心成新打卡热门地 “首店经济”成消费活跃风向标)这些从外招引落地的首店,就像一条条跃入消费鱼塘的鲶鱼,带活了商圈“一池春水”。然而,纵观近年来首店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少店铺因没能接住流量而昙花一现。
以杭州为例,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杭州引进的608家“杭州首店”中,目前329家正常营业,5家暂停营业,274家歇业关闭,占比高达45%。高淘汰率面前,如何把流量变“留量”,已然成为摆在首店及城市面前的重要议题。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首店经济”闭环。
究其“闭店”原因,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区域间共通的首店认定准则,导致一些纳入统计的首店含金量太低,品牌首店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后续运营缺乏持续支持,一些品牌在经历短时爆红后,面对同质化竞争、消费潮流转向、运营方式水土不服等挑战时,难以保持引流磁力。
首店如何不一“首”而过?
首店的优势在于“新”。在保障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有创新。针对所在城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持续推出本地化的商品和服务,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消费体验。本土一个品牌在一个地区的成功,不意味着在另一个地区同样会成功,比如长沙文和友在深圳、广州的失败,便是前车之鉴。
品牌的“常青”还需寻求差异化。首店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常具有稀缺性,要跟竞争对手有区别,有较大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尤其对于品牌集中度高的奶茶店行业,各类奶茶产品高度雷同,如果不能持续更新产品,那消费者可能买过一次就不再买了,门店倒闭也就在所难免。
政策服务和营商环境是首店生长的土壤。各地出台的首店招引政策需更关注首店的后续经营情况。不但要在首店引进之前为品牌提供各类政策支持和贴心服务,更要在首店引入之后,重视为企业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助力首店更好落地、生根、发芽。
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累计发布48个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与措施,为首店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在浙江,不论是《浙江省国内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是《浙江省消费升级“十四五”规划》,均提出发展首店经济。
开业的一炮而红并不代表长久生命力,“首店争夺战”的背后,是城市与商圈与时俱进的决心和态度。不着迷于眼前的热度,深耕背后的运作模式,才能让首店拥有蓬勃生机,不断为实体商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