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0日讯(见习记者 高雅)“暖暖的午后跟我到梦里的水乡,谁也载不走那扇古老的窗,玲珑少年在岸上守候一生的时光……”行走在绍兴800余年历史的八字桥上,一段段婉转的歌声从乌篷船里飘扬而出。与歌里唱的一样,乌篷船的主人——今年70岁的船夫张水更已经在水上“守候”了20多年,对他来说,古运河两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文化保护是看得见的
“走喽!”买一张船票,便可以登上船,听张水更口述运河的变迁。船桨摇起,乌篷船在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你看前面的八字桥、广宁桥,都是古桥,现在也依然能用。”
张水更与乌篷船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张水更口中的八字桥、广宁桥等是“绍兴桥群”的组成部分,作为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这些古桥有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是研究宋代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古桥犹如运河上的条条丝带,与浙东运河相伴相生。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2008年11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和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通道,浙东运河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5月,浙东运河被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大运河项目的一部分。
历经沧桑,浙东古运河航道尚存,曾经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今依然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航运、生态等作用。
八字桥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都是运河保护得好,现在大家才看得见嘛。”说起20年来的变迁,张水更很有感触:“改变很大的,之前游客没有这么多,环境也没有这么好。现在运河保护得好,越来越多游客来坐船听故事了,我们划船也越来越起劲儿。”
聊到未来的期盼,张水更说希望能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来乌篷船里听一听历久弥新的运河故事,到附近的鲁迅故居和浙东运河博物馆感受运河滋养出的优秀文化。
文化传承是听得懂的
“文化传承就是要从娃娃抓起!”钱银是浙东运河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说起文化传承与保护,这个“90后”姑娘有着自己的见解,不过,这见解背后也下了不少的苦功夫。
“自从知道有机会成为讲解员的那天开始,我就开始投入学习了。”上岗前,钱银还接受了为期一周多的培训。“一万多字的介绍需要在一星期之内背完,而且内容还在不停更新,筹备期间一两个月没有休息,每天晚上到10点还在走展厅,学习展陈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钱银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古运河文化的传播者,工作5个月,给她印象最深的讲解对象是小朋友。
正在讲解中的钱银 受访者供图
“可能很多小朋友对书本上的运河文化了解得不透彻,仅仅停留在表面,来到博物馆听了讲解之后,知道了水闸和水坝的区别,甚至有的小朋友说自己长大之后也要做建筑师,保护更多古建筑。”钱银说自己在工作中经常思考,作为一名一线讲解员,怎样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让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地带入到文化中,为此,她经常在下班时间“补习”历史,不断地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的工作就像在播种,也许很多年前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的一颗种子,很多年后会慢慢发芽。希望启迪更多人加入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队伍中,生生不息。”
文化发展是触得到的
在浙东运河博物馆主馆大厅内,一条以“古韵今作”建筑手法呈现的“浙东古运河”夺人眼球,整个建筑层高26米,是绍兴现有博物馆中层高最高的序厅。
在这一幅“运河长卷”中,可以找到运河边上的各个镇街,全方位地呈现了浙东运河沿线的人文历史价值与内涵。除了“运河长卷”,展馆内还有万牛回首等多处独具匠心的陈列和设计。
万牛回首模型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运河文化浙东运河博物馆馆长张慧说,在策展设计和布展提升过程中,博物馆在文化遗产、文物、水利、交通港航等方面不断梳理,力求深度解读浙东运河的价值内涵,同时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为参观群众展示运河的历史文化、科技内涵等。
除了陈列,对新媒体的运用也是博物馆内的一大特色。“我们用数字化来展示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版图。”张慧用手指点在按钮上,可供选择的朝代和地点便随即出现,十分直观。
展馆内的新媒体设施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浙东运河博物馆采用高科技实物保存技术,运用声、光、电技术的配合,以数字场景重现浙东运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参观者提供多元的互动体验。”张慧说。
据统计,浙东运河博物馆于2023年9月底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超过12万游客观众,说到下一步怎样更好地让运河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张慧表示,为不断提升观众体验感、获得感,现在已经启动研学课程等项目,博物馆所在的浙东运河文化园也已启动整体运营提升工作,将会为观众带来浙东运河参观游览的更好体验与服务。
【浙东运河博物馆馆长张慧·提问】“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当地重要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随着运河遗产保护传承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观众被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如何进一步发掘文化资源,讲好大运河的新故事,带给游客观众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体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