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初,随着《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短剧火爆出圈,竖屏短剧成为开年以来的话题“顶流”。曾被嘲土尬的短剧行业拿稳节奏快、爽感强、出人意料的“爽文”剧本,正以低成本博高回报的收益路径迎来各方关注的高光时刻。短剧何以如此火爆?吸金能力究竟如何?未来将向何方?本周,浙江在线记者走进短剧世界,对话演员、导演、制片人等短剧从业者,呈现短剧行业背后的万千气象。
此前报道:
浙江在线3月17日讯(记者 陈雷 见习记者 汪雨晨)“我是土狗我爱看”“这短剧越看越上头”……要问2024年初最火的话题是什么?短剧无疑是答案之一。如今,点开短视频平台,总能刷到短剧的身影。“重生复仇、先婚后爱、逆袭打脸”的故事与业内“7天拍完、8天收入过亿、10天财富自由”的说法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和投资者不约而同地“上头”了。
此前,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在流量与入局者双双涌来的当下,短剧越来越“卷”已成为行业共识。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短剧“精品化”该向何方发力?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从向精品短剧、互动短剧、品牌短剧进阶到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短剧未来大有可为。
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景区内场景 记者 陈雷 摄
短剧正在走向“编剧中心”
“好,这场OK,我们休息下,准备下个场景。”3月中旬,走进横店影视城的华夏文化园景区内,沿途能看见不少正在拍摄的短剧剧组。在园内一处广场上,短剧《崛起 从掌控时间开始》刚结束一段场景拍摄,导演张莫贤将目光从两块竖立的电脑屏前移开,拿起剧本和身后的编剧讨论起了细节。
以编剧为中心,边拍边沟通,想法能互补,这是张莫贤从横屏影片转向竖屏剧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变化。短剧扎堆出现,没有哪里比拍摄地横店更能感受到该行业的热潮,在短剧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曾“野蛮生长”的短剧走向精品化已是必然,但如何发力精品化?内容正在成为这一行业竞争的核心。
张莫贤面前的屏幕也转变成为竖屏 记者 陈雷 摄
“传统影视剧更多的是‘制片人中心’或‘资本中心’,而竖屏短剧则是‘编剧中心’制,这是一个蛮棒的变化。”张莫贤解释,传统影视剧投入成本大,掌握着资金的制片人往往拥有较大话语权,而在以低制作成本博高回报率的短剧行业,因开拍剧组众多,投资人开始意识到,故事内容是一部短剧的核心,编剧的话语权由此提高。“在短剧行业,这帮作者脑海中无限的想象力是一部好剧的基础。”张莫贤说。
“去年短剧同质化严重,业内就意识到了,短剧在制作层面的比例没有那么大,它更大的重心在于剧本,目前业内很注重题材创新。”手上同时跟进四五个项目的导演兼编剧梁琼之在浪潮中发现,短剧精品化是行业的必然趋势,而剧本则是开启精品大门的一把钥匙。
“高质量”的剧本不仅看题材,还有剧情的起承转折。在剧本的选择和创作中,梁琼之注重剧本中的“爽点、反转和钩子”。“一部剧的前几集就能看出编剧的水平,一分多钟的剧情里一定要有一个高潮,要么有情绪发泄要么出乎意料或留下悬念,勾起观众的情绪。”梁琼之认为,这三个要素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交互和品牌短剧是新方向
当下,科技红利正在照进各行各业。在杭州临平区的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见证短剧剧组来来往往的临影厂负责人张聪聪期待着科技与短剧碰撞出的新火花。“短剧未来方向一定是朝一个多维度、多感知、多互动的状态发展。”动画导演出身的张聪聪觉得,竖屏短剧接近于当前用户的手机阅读习惯,能够在小场景中满足观众的情绪宣泄出口,在视听上是进步的,而这种观剧体验和情绪互动,或许是短剧未来的发力方向。
临影厂拍摄基地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像在体验上,可能会接入AR、XR等技术,带来另一维度的观剧体验。”张聪聪觉得,随着AI技术进步,各种虚拟未来的剧也可能涌现出来,届时观众可以实现和剧情互动,选择剧情走向。而借助手机集聚的视听和沟通社交功能,短剧未来还可以融入社交场景,如同互动游戏一样接入AI角色进行对话,满足观众的互动情绪需求。
短剧行业驶上高速路一路飞驰,在走向内容和体验精品化时,变现渠道仍是投资人关心的热点。在横店太平洋电商直播基地创始人厉睿看来,“短剧+品牌”模式或许能为短剧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品牌方希望利用短剧给观众介绍和种草产品,会投入成本为短剧买单,观众不用再付费观看。”厉睿感受到,不少品牌正在将宣发的目光投向短剧市场,而与其他“爽剧”不同,品牌方拍摄的短剧更注重调性与品质,一定要是精品,在此背景下,兼具质量与收益的品牌定制剧可能会成为短剧发展的模式之一。
“短剧+文旅”的剧本正在载入
不止业内,短剧背后涉及演员、服道化、场地等一系列产业,它不仅是影视行业的掘金赛道,也是地方发展文旅等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短剧赋能文旅等产业发展,浙江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景区恰是其中的典型。在华夏文化园景区负责人袁满的办公室,一块移动白板上至今仍记录着去年初他接手这里时的规划蓝图:文化园变休闲园,打造房车营地……但如今,这些规划都因涌入的短剧剧组而改变。
白板上写满了袁满最初的规划 记者 陈雷 摄
在横店影视城内,华夏文化园景区曾是人流较少的一处景点,传统大剧组对场景细节要求高,不愿来拍。接手之初,如何找到其差异化发展路径一直萦绕在袁满心头,“目前来看文化园的场景更适合短剧剧组,不如先引进来。”袁满脑海里,打造“微短剧社区”的念头蹦了出来。
一年时间,纷至沓来的短剧剧组填满了曾空旷的华夏文化园景区,如今这里每个月接待60-70个剧组,热门场景使用率80%以上。而园里几处办公楼还在紧急改造成会议室、医院等现代剧场景,月底就将面世。
以短剧激活文化园产业的一池春水,“微短剧社区”在华夏文化园景区里有了模样。如今开车路过文化园景区,临街店面上挂着不少影视公司的牌子,这里已有10余家影视及后期公司入驻。“我们计划逐步强化拍摄,引入相关影视公司、后期公司、选角公司,打造一系列产业链,再推出餐饮等本地休闲配套,带动更多产业发展。”袁满透露。
而在主打现代短剧拍摄场景的杭州临平临影厂门前,多巴胺色彩的街景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这里是临平手攥“短剧赋能地方产业”剧本“拍摄”出的镜头之一。早在去年,临平就提前布局了微短剧“新赛道”,打造微短剧全产业链。今年1月,临平正式发布“2024·来浙行大运”微短剧精品创作计划剧本征集启事暨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为“短剧+文旅”牵手提供支持。
观众前来临影厂门前打卡 记者 陈雷 摄
同样是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积极拥抱短剧热潮,“短剧+文旅”的剧本,正在被各地载入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