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文化消费火爆开局,杭州春节旅游收入破百亿

字体:
—2025—
02/07
10:56:50
2025-02-07 10:56:50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浙江在线2月7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出游、观影、买文创……这个春节的市民文化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从非遗庙会到民俗表演,从文博热潮到电影市场,文化消费的多元形态不仅重塑了年味的内涵,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据杭州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截至2月4日,杭州市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356.37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0.4%;其中接待外地游客774万余人次(日均96.7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8.3%,接待境外游客15974人次;实现假期旅游收入108.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54%。

  这几天,记者走访景区、电影院、博物馆等地,感受文化市场的丰富多彩,观察市民们的消费风尚,从不同侧面感受乙巳蛇年文化消费市场的火爆开局。

  旅游消费“开门红”

  从吴山广场一侧进入河坊街,人头攒动,格外热闹。龙井茶、桂花糕等杭州传统名优特产店铺在河坊街两侧密集分布,免费试吃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店内的茶叶、糕点、酱鸭等杭州特产一应俱全,每家门店里,都有许多游客们精心挑选。

  “小巧精致,寓意好,携带方便。”山西游客王女士对一款小福袋爱不释手,直接带走三个。

  “好吃的,这个礼盒好漂亮,我带回去送爸妈。”成都游客郑先生的手腕上,已经挂满了大包小包的杭州特产。

  “杭州的西湖醋鱼到底是什么味道,我们去试试?”武汉游客金女士和同行的伙伴打开手机,搜索好评店铺。

  然而,这个春节,吴山庙会、西溪新春灯会、龙门古镇看大戏等活动,也成了游客炙手可热的过年好去处,赏灯会、品民俗、吃美食……让游客们在杭州体验了一场“好看、好玩、好吃”的饕餮文化盛宴。

  河坊街人头攒动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中国的新年真美,我看到许多荷花、锦鲤、财神、龙鱼、饕餮等元素,深入了解中国的非遗文化。”在宁波大学读书的墨西哥人Lina参与了今年的西溪新春灯会。

  在蒋村慢生活区域的非遗主题彩灯街区,Lina体验了迎财神、写福字、打年糕、唱越剧等特色民俗演艺活动,“我学到一句‘过年吃年糕,年年高’的谚语,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初次尝试上手打年糕,十分新奇,看着由师傅将蒸熟的年糕粉米迅速倒入石臼中,叫她抡起木槌开打时,还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不过看着石臼里年糕团被反复翻捣,最后变得劲道、软糯,感觉很有成就感。”Lina笑着说道。

  师傅切年糕供游客品尝 受访者供图

  电影市场票房火爆

  旅行出行之余,今年春节的电影市场也迎来久违的“热闹”氛围。节日期间,不少院线检票口都排起了长龙,尤其是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创下新高。

  “前几天的电影院每天都满座,我到现在才看哪吒!”在万达影院水晶城店,何女士一家三口正在取票机前等待出票。“今年春节抢电影票堪比抢演唱会票,我已经总结出来,一定要提前买好预售票,不然等你当天订票就是满座。” 她说,身边不少朋友把蛇年的第一次拼手速,都留给了眼下最火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截至2月4日19时,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票房突破93.55亿,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观影人次达1.84亿,同样也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人次纪录。具体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单片贡献档期票房超五成,成为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顶梁柱”。

  等待观影的游客排起长队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在检票区域,检票员谭星告诉记者,“今年的电影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在大年初一到初三期间,我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他说,今年春节期间市民们的观影需求很旺盛,“不过今年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创纪录与很多因素有关,因为电影题材十分的多样化,涵盖神话、武侠、悬疑、喜剧等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文博“热”持续发力

  春节假期在传统文化游热潮的推动下,博物馆“地标”效应愈发凸显。杭州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福满新春系列活动,包括拍照打卡主题装置和套色印章、桃符拓印、“灵蛇献瑞”挂件DIY、创意贴画等活动。

  “这个春节的文化气息很浓厚,我们在文物之间穿梭,还体验了许多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比如拓印,捏泥人。”在杭州博物馆的门口,大学生小秦告诉记者,《桃花得气美人中——明清江南女子的艺术与生活》在春节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很庆幸新年能看到这么精致的展,让我看到明清鼎革的时代风云之中,那些江南才女的书画作品,以及背后的人生命运。”小秦说,虽然书画欣赏门槛颇高,但志愿者解说姐姐讲得非常精妙,引人入胜。

 杭州博物馆南馆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另一头,杭州丝绸博物馆一楼的文创售卖处,店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文创产品卖得特别好。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游客购买热情极高。”记者发现,游客们对一只“金饭碗”颇为喜爱,这只“金饭碗”不仅看着喜庆,寓意“发财”的祝福,同时也很出片。

  专程前来打卡的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文物原型是从西安运到杭州的‘鸳鸯莲瓣纹金碗’,也是电影《长安三万里》里李白同款‘金饭碗’,我这次来杭州旅游,特意加入必买清单的!”

金饭碗冰箱贴 受访者供图

  同样,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春节期间推出系列年俗体验活动,包括各类互动常设活动,打卡拍照活动,以及扎染、拓印、剪纸等体验活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推出“乙巳蛇年,至此青白”艺术特展;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时博物馆则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不闭馆的文化空间……

  据统计,全市30余家博物馆推出近40场特展及活动,从千年文物到当代艺术,从非遗技艺到数字互动,串联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新春文化盛宴。记者获悉,春节期间杭州市备案博物馆(共70个) 观众人数总数已达740619人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春节;旅游;文化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出游、观影、买文创……这个春节的市民文化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从非遗庙会到民俗表演,从文博热潮到电影市场,文化消费的多元形态不仅重塑了年味的内涵,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