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从代排队到心理疗愈,年轻人流行的“私人陪游”是否靠谱?

字体:
—2025—
04/15
10:34:11
2025-04-15 10:34:11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浙江在线4月15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花数百元雇地陪定制旅行,全程跟拍、代排队还提供情绪价值。当前,一种由大学生和年轻人主导的“私人陪游经济”兴起,他们凭借出色的拍照技术、本地知识和细节服务捕获了一些消费者的心。

  然而,“私人陪游”这一新兴职业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面临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挑战。“私人陪游”都有哪些服务内容?消费者的体验感如何?“私人陪游”缘何成旅游市场新宠?如何防止市民“情绪消费”变“风险消费”?浙江在线“群众工作室”记者对话消费者、“私人陪游”从业者、专家等,一一解密。

张琮正在寻找角度准备拍摄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主打情绪价值和精细化服务

  花500元,不用做任何攻略,就能拥有一次定制路线、全程跟拍、取号代排的旅游体验。

4月9日,在太子湾公园的樱花树下,周女士的碎花裙摆随风扬起,一旁的男大学生“私人陪游”张琮迅速半蹲下身子,镜头对准她与飘落的花瓣。“姐姐头再偏一点,对,笑的时候眼睛睁大一点。”他声音清朗,手指轻点手机屏幕调整滤镜,“我们这样拍,连头发丝都带着光。”

周女士翻看刚拍的照片时忍不住惊叹:“特别有生命力!”

  这份出游的快乐背后藏着张琮的精细准备。前一天深夜,张琮还在手机备忘录里备注:“北山街的梧桐光影下午三点最好看,但雷峰塔逆光拍摄得赶在四点前。”这些细节都被整理成带表情包的攻略文档。

他的双肩包被周女士形容像“哆啦A梦”的口袋:驱蚊水是太子湾草丛必备,湿巾选了无香型以防过敏,甚至备着不同型号的充电头。

  算上吃饭、交通,周女士一天的陪玩花费大约800元。“我是从贵阳飞来杭州,落地之后全程都是弟弟在陪我旅游。”考虑到她的饮食口味,张琮中午特意选择了一家贵州酸汤火锅。在饭店落座后,他变魔术般递出杯冷萃龙井,“特意要了三分糖,你上午说过怕腻。”这样的细节服务让周女士感到暖心又满意。

 张琮为周女士定制的嘉兴旅游行程 受访者供图

  她坦言,选择陪伴旅游是不喜欢传统旅游方式“打游击”式的紧迫感,更注重沟通体验。有调查显示,选择陪伴旅游的女性居多,年龄在25-40岁,留学生、都市白领占比显著,其中超60%的消费者是35岁左右的女性

“这部分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独自出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会选择个性化陪游这类更注重陪伴性质的旅游服务模式。”张琮分析。

  卷颜值、拼技能,行业竞争也很激烈

  当下的“私人陪游”行业中,颜值是客户考量的重要因素,许多客户在交定金前会要求查看照片甚至视频。不过,真正能让客户买单的,往往是地陪的综合能力:拍照技术、聊天水平、本地知识,甚至是微妙的“相处氛围感”。

  在闲鱼搜索框输入“地陪”二字,瞬间弹跳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标签——“985硕士陪逛博物馆”“胶片摄影师跟拍”“社恐友好型向导”。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张琮坦言,如今的地陪们不得不“技能拉满”,“我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出片需求,入手了佳能CCD、富士XT50、奥林巴斯等多台相机,甚至专门约朋友去西湖边练习人像摄影。”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入行”,行业也越来越“卷”,甚至对颜值、身材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眼缘很重要,第一眼就要留下好印象。”一位“私人陪游”从业者苦笑着说。更有甚者开始钻研各种“花活儿”:除了会摄影、修图,还可以提供化妆、造型服务;有的擅长二次元Cosplay的角色陪伴,有的化身“老奴”陪伴公主出游,还有人能根据客户喜好调整人设;如果是本地人做“私人陪游”,还可以靠着方言“砍价”技能、普及小众景点知识成为香饽饽……

  “私人陪游”介绍服务多样 

  不难看出,不同的人对“私人陪游”有着截然不同的期待,客人个性化需求催生出多样的细分赛道。

记者翻阅闲鱼的地陪介绍页面,当下,上海出现专攻奢侈品店“代排队+砍价”的买手地陪,重庆洪崖洞的“方言教学陪逛”能教游客用川渝话杀价,大理甚至有主打“疗愈陪伴”的心理咨询师,承接失恋疗伤旅行、中年危机散心等“私人陪游”服务。

  争议与隐忧:安全与监管缺失

  “私人陪游”行业的迅速崛起,既是年轻人对抗孤独的社交解药,也是颜值经济和个性化消费的混合产物。今年3月,武汉大学开设的“旅游服务与情绪管理”选修课一夜爆满,反映出Z世代对传统旅游方式的颠覆性需求。

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旅游正在被重新定义,旅游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主客关系的信息服务需求,而是想要追求社交与情感共鸣,“当标准化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情感需求时,私人陪游正在填补这片蓝海。”

然而,“私人陪游”的合理性仍饱受争议。

比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选择“私人陪游”的不少消费者没有签订合同、购买保险的意识,一些人还对记者表示,只在市区内游玩、逛街,感觉购买保险的必要性不大。

另外,张琮透露,他们收到的私信中近九成都是骚扰信息,有人索要素颜照,有人试探性提出陪同商务饭局等“特殊要求”。从业者婷婷告诉记者,她在客户下单前都会“约法三章”,严禁前往KTV、酒吧等半封闭场所,即便是女性客户也不例外,折射出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的困境。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法律约束,“私人陪游”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对消费者来说,部分陪游者仅提供陪伴而非专业讲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双方通过社交软件沟通,陪游者身份背景无从考证,加之缺乏书面协议保障,一旦遇到纠纷,游客合理维权存在一定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规定,从事导游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导游不得私自承揽业务。“私人陪游”大多是兼职,虽然迎合了年轻游客个性化、私密化的消费需求,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杭州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私人陪游服务时应当保持谨慎,不要盲目轻信网络上的个人陪游服务,尽量选择正规旅游平台或者旅行社,私人服务定制要查看导游的资质证书,并签订详细的一个书面合同,确保个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陪游;旅行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私人陪游”都有哪些服务内容?消费者的体验感如何?“私人陪游”缘何成旅游市场新宠?如何防止市民“情绪消费”变“风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