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7日讯(记者 李心怡 通讯员 刘丽芳)盛夏未至,饮品市场的“冰块刺客”已悄然出没。当一杯奶茶、一杯咖啡被冰块挤占三分之二空间,当“去冰”需求被商家强硬拒绝,我们喝下去的到底是清凉还是无奈?
近日,消费者刘先生向浙江在线“群众工作室”记者反映,他在杭州东站东广场江南荟商业中心购买某品牌奶茶的时候,因其爱人当时生理期,于是对店员提出了将点单的轻体果蔬汁做成“去冰”的要求。可店员却以公司制作规定为由,拒绝将饮品“去冰”,并建议刘先生更换其他产品。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果蔬汁为什么不能去冰?”刘先生表示不认可,认为商家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向杭州东站枢纽市场监管所投诉。
经过市场监管部门调解,最终商家向刘先生致歉,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该商家完善服务,在店内明示各种自制饮品的含冰量,并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
无独有偶,杭州的消费者张女士称,前两天在某咖啡品牌的小程序上点了两杯拿铁,到手后却发现三分之二全是冰块,喝两三口就没了,“当时点的是正常冰,结果拿到手打开一看,半杯以上都是冰,咖啡可能只有一半不到。感觉花得很不值,而且点单页面里没有‘去冰’的选项。”
事实上,关于饮品内冰块添加的问题一直是消费者议论的焦点。一杯正常的冰饮应该加多少冰块?什么是“正常冰”?什么是“少冰”?为什么不能“去冰”?
“其实,冰饮料不让去冰的相关投诉纠纷,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了。看上去,这只是一个小小冰块的问题,事实上也要分几种不同情况来看。”杭州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家如果没有在商品页面上明确标注不能去冰或少冰,那么就应该按照消费者的备注要求来制作饮料,否则就有可能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享有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当“默认加冰”无法更改时,其本质已是商家对消费者选择权的漠视。更有甚者,在点单页面设置了正常冰、多冰、少冰、少少冰等多种选项,但当消费者作出选择后,商家却无视消费者的要求,仍然大量添加冰块,即便消费者额外备注也难获兑现。
杭州市消保委提出,建议餐饮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多冰”“正常冰”“少冰”“去冰”或通过备注方式调整加冰数量等个性化选项,供消费者自主选择,也可以将饮品和冰分开,由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加冰及加多少冰。
同时杭州市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若发现所购买的饮品存在冰量过多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留存证据,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清晰记录饮品的实际状态,包括冰量、饮品剩余量等关键信息,这些证据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保留好购买饮品的小票或订单记录,上面包含了购买时间、地点、饮品名称及价格等重要信息,便于向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投诉维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