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3日讯(记者 陈雷)商贸流通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经济循环的“血脉”与“神经”,批发和零售业则是商贸流通的核心行业。
为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与商业布局,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效率,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贸流通企业,日前,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分为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其中重点任务共6方面16条,将于2025年8月28日正式实施。
“网络零售对线下实体企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业带来挑战,当前批发零售业处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更加贴近消费者。”省商务研究院消费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明介绍。《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其中农村商贸流通效率上,果蔬和肉类冷链流通率将分别达到25%和45%,托盘标准化率提高至40%左右。
记者了解到,聚焦城市消费能级、居民就近消费、乡村商贸供给、农产品上行、企业主体竞争力等方面,此次出台的《意见》包含5大亮点举措,在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上,《意见》提出推进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建设,引导大型超市、传统百货、专业市场等商业设施“一店一策”改造升级,创新运营模式、融合多元业态。在加力扩围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向全域发展,重点向县域、乡镇下沉,到2027年,累计培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00个以上;优化整合农村物流,《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省新增农村物流综合性服务站点800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200条以上,农村快递“县到村一日达”率达85%,其中山区海岛县达到75%;此外,实施产地冷链“百千”工程,延伸农村冷链网络,到2027年,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100个、冷藏保鲜设施1000个;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上,推进“同线同标同质”行动,培育重点企业,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探索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完善乡村商贸网络、培育国际化商贸流通企业、推动零售业创新和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等举措,《意见》将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商贸流通效率与消费品质,保障民生与经济稳定,并助力浙江商贸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增强浙江商贸流通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提出4项保障措施,将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主体培育、规划与审批保障给予帮扶支持,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