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5日讯(记者 汪雨晨 通讯员 王陆军 方佳佳)8月13日至14日,2025绿色创新低碳大会在湖州举行,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谋可持续发展未来。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今年正值这一理念提出二十年,在欧盟亚洲中心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看来,这一理念已在浙江大地结出硕果。“过去因开发矿业,安吉林木遭到破坏。现在,安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理念不仅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
“这一理念深植中国‘和合文化’的传统智慧,打破了环保与经济的二元对立。”索尔海姆指出,浙江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守护了绿水青山,为世界提供了“鱼与熊掌兼得”的中国方案,证明了美丽生态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活动现场 图源省科协
“全球变暖是当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主因是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25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现场,围绕“科技创新支撑绿色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专委会主席焦念志教授非常强调“增汇”的重要性,“增汇”即增加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主动的增汇就是‘负排放’,这既能应对气候变化,又能为经济发展留下空间,是两全其美之策。”
负排放不仅限于陆地,更应关注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在调节气候变化中举足轻重。焦念志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碳汇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这一理论创新提出“微生物不仅是分解者,更成为惰性溶解有机碳的生产者。”《科学》杂志评论这一全新的碳汇理论机制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基于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计划”提出了若干依靠科技创建新质生产力的负排放技术路线,包括利用海水养殖场在修复环境的同时实施负排放,一举两得;以及利用污水处理厂实施负排放,把这个二氧化碳“释放源”转变为吸收二氧化碳的“增汇场”,从而使这个投入大户通过碳交易转变为盈利大户,创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新业态。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面向全球的《共筑绿色未来》倡议,呼吁全球携手共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共担绿色低碳社会责任、共筑绿色低碳畅通链条。
倡议提出,绿色低碳发展不应仅被视为环境约束,而应成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科学家要立足转型需求,投身绿色技术前沿创新;企业家要主动减排,推动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合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共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绿色技术产品自由流通,共建互利共赢的全球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倡议发布现场 图源省科协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持续,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倡议发布者之一,大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鲁玺指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也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和联合国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十周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发布倡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