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第六次世锦赛,第二次亚军。8月31日,站在巴黎羽毛球世锦赛女单亚军领奖台前,陈雨菲落泪了。命运像是与陈雨菲开了个玩笑——作为东京奥运会女单冠军的她,就差一块世锦赛金牌就能实现冠军大满贯的成就。但这次还是没能成功。
赛后采访中,陈雨菲忍不住哭了,她说,上场前已经吃了8颗止疼药,站上决赛赛场,是要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只要自己还能走,还能站上赛场,就想去争取。
在半决赛中,陈雨菲意外崴脚受伤,外界以为陈雨菲很可能会因伤退出决赛,赛会医生也建议她不要打了,但最终,她勇敢选择了固定住脚踝继续战斗。决赛时她的出场,便已是胜利。
陈雨菲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坚韧”二字紧密相连。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她一度面临身体和状态的双重低谷。巴黎奥运会后,她主动选择休战半年,独自远赴澳大利亚求学,这是运动员罕见的“自我救赎式”调整:她需要从累积的伤病中恢复,更需要重新找回对羽毛球的热爱。
在澳洲的最后两周,陈雨菲再次点开赛事直播时,她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她又在想念赛场。回国后,她回到省队重新修炼,过年后回归国家队,陈雨菲在今年2月亚团赛正式踏上第三个奥运周期的国际赛场。
她说:“巴黎奥运会我输球了,我并不觉得是输给了年龄、身体、伤病,我只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态。”经过几个月的反思,陈雨菲对竞技体育也有了新的感悟,“在前两个奥运周期,我既想要赢,又想要快乐,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意识到,自己缺乏的正是竞技体育必需的“赢球的野心”和“求胜的欲望”。
回归之路并不轻松。世界羽坛竞争激烈,新秀辈出,但陈雨菲用一场场胜利证明了自己仍是顶尖选手。本次世锦赛,她从八强到半决赛,连续击败强敌,尤其是带伤逆转安洗莹一役,堪称职业生涯最坚韧的比赛之一。这种“归来”比单纯的胜利更值得尊敬——它体现了一名运动员对职业生涯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梦想的持久耐心。
陈雨菲的泪水中,有遗憾,但更多的是释放。六次世锦赛,五块奖牌,却始终与金牌失之交臂。然而体育竞技的魅力从来不止于冠军。这块银牌,藏着比许多金牌更厚重的价值:它是对坚持的礼赞,对伤痛的抗争,对坚定,勇敢,专注,进取,这些竞技体育精神最纯粹的诠释。
正如赛后她在微博中所说的:“我觉得我站起来了,具备拿到冠军的实力。我会继续往上走,世锦赛年年有大不了就明年。”这句话看似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世锦赛年年有,而战士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期待下一个赛场,她带着康健的身体,也带着炽热的心。
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世锦赛年年有,而战士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期待下一个赛场,她带着康健的身体,也带着炽热的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