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小新说丨“3×8”还是“8×3”?一道小学数学题背后的教育思辨

字体:
—2025—
09/24
14:06:35
2025-09-24 14:06:3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李心怡 戴凯霖 通讯员 沈嘉忆

  最近,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题目很简单: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请出列乘法算式。一名学生写下“3*8=24”,却被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正确答案应该为“8*3=24”。

  老师的解释是,乘法算式应严格遵循“每份数*份数=总数”的规范,即“每盘的8个水果”是“每份数”,“3个盘子”是“份数”,所以必须写作“8*3”。

  但这让辅导作业的家长直呼不明白了:明明结果是一样的,顺序有这么重要吗?

  其实,这不只是简单的顺序问题,还关乎思维逻辑。有网友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3只5两的梭子蟹和5只3两的梭子蟹,虽然总重量相等,但两者区别很大。”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回复中表示,乘法算式的写法或者符号表达,本身其实就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这种表达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8*3”不仅是算式,更是“8的3倍”的数学模型,这道题中,“8*3”是符合逻辑思维的标准答案。

  其实,这种写法上的规范,并非吹毛求疵,而是帮助孩子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连接,让他们明白每个数字在具体情境中代表什么。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种约定能够避免概念混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就像学习语言先要掌握基本语法,熟练之后才能自由变换句式。

  不过,这场争论也折射出教育理念的时代变迁。过去不区分顺序,只要结果正确即可,如今不仅看结果还看顺序,这种变化反映出数学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调整与演进。

  归根结底,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点燃。一道小小的乘法题,引发的是一场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逻辑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深刻思考。在“标准”与“开放”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让数学成为一门启迪智慧、充满乐趣的学科,而非一套冰冷的规则,这或许是这道“网红”数学题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小新说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这场争论也折射出教育理念的时代变迁。过去不区分顺序,只要结果正确即可,如今不仅看结果还看顺序,这种变化反映出数学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调整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