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率先启幕,古老文明用笔墨“共奏”

字体:
—2025—
10/14
20:26:55
2025-10-14 20:26:5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孙婧宜

  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记者 孙婧宜)备受瞩目的第三届“良渚论坛”将在浙江杭州如约启幕。作为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10月12日,“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在浙江省美术馆率先拉开帷幕,以笔墨为媒,以“互鉴”为内核,为论坛奏响人文交流序曲。

  此次展览展出了哪些作品?传递出怎样的文明意蕴?“良渚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记者来到浙江美术馆,一探究竟。

  古老文字的精神共鸣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分处亚洲东西两端,共同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体系。汉字与阿拉伯文字,正是这两大文明绵延不绝的核心载体。

  展览项目代表张海法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大中华文化圈和阿拉伯文化圈,将千百年来的书写实践,升华为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使文字超越信息传递的功能,成为精神与审美的载体。

浙江美术馆供图

  行走于展厅之间,最直观的感受是展览的高规格与精心策划。展览分为“哲思锦言·智慧的共鸣”“儒韵流芳·文明的薪火”两大板块,展出了100余件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知名书法家的力作。

  阿拉伯书法作品部分,由主办方之一阿联酋阿拉伯书法协会精心组织,历经多轮专门创作、征集与筛选,从来阿联酋艺术家的作品中遴选出15件代表作。中国书法作品则主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创作,包括30件书法作品、30件篆刻作品,其中不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等名家的墨宝。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在陈列设计上同样别有深意——并未将中阿作品简单分区,而是有意将它们交织并置,形成视觉上“对话”的效果。

  “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两大文明的文字形态虽迥然不同,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艺术追求却是相通的。”张海法举例,在“哲思锦言·智慧的共鸣”板块中,汉字书法与篆刻中的“道法自然”“海纳百川”“格物致知”与阿拉伯文书法中的“我既许她,此生不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篇章相遇,相似的内涵显示出两大文明在思想方面的共同推崇。

阿拉伯书法作品,意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记者 孙婧宜 摄

  更深层的体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东方哲学中的“中庸”与阿拉伯文化里的“中正”有着相似的价值取向;中国智慧强调的“知行合一”与伊斯兰传统倡导的“知识与实践”亦能相互印证。

  正是这些中阿书法家语言各异、笔墨技法迥然不同的艺术创作,揭示了文明多样性背后所蕴含的普遍人性与共同理想:两大文明对宇宙规律的探寻、对道德修为的重视、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心心相印。

  差异之中促交流

  尽管精神内核相通,汉字书法与阿拉伯文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却各具特色:汉字书法,以笔墨酣畅、计白当黑的意境,展现东方美学的深邃与灵动;阿拉伯文书法,以几何精密、装饰繁复的风格,呈现伊斯兰艺术的秩序与华美。

  在浙江美术馆副馆长钱骋看来,二者虽同以线条为基本语言,却展现出不同的美学逻辑。汉字书法一般用毛笔,非常注意笔墨线条的变化,有起、行、收三部分,甚至用墨的浓淡都会有变化。阿拉伯书法则更像绘画,线条虽然只有宽窄上的变化,但具有很好的流线性。

  这种艺术表现上的差异,非但没有构成隔阂,反而成为文化交流的催化剂。展览筹备期,中国书协代表团就曾深入当地文化机构、学校,进行创作交流、技法展示与学术讲座,用笔墨架起了跨越语言与地域的友谊桥梁。

  在“哲思锦言·智慧的共鸣”板块中,几幅特殊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其内容源自阿拉伯诗歌,翻译成中文后,由浙江美术馆特邀王冬龄、邱振中等书法家以汉字书法进行再创作。其中两幅草书作品甚至被现场观众误认为阿拉伯书法。

被观众误认为阿拉伯书法作品的汉字书法作品 记者 孙婧宜 摄

  作为“良渚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此次展览也展现出了深刻的在地性与历史纵深感。

  第二个板块“哲思锦言·智慧的共鸣”将观众的视线聚焦于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特别呈现浙江美术馆珍藏的《论语》主题书法篆刻作品。

  从“君子以文”“克己复礼”的伦理规范,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的人生慨叹,再到“游于艺”“君子不器”的修养境界,艺术家们以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

  “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圣地,集中展示源自《论语》的文本艺术,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明回响。”张海法说,良渚文化所展现的早期国家形态与礼制萌芽,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秩序、和谐与人伦道德,在精神脉络上遥相呼应。

  “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明对话实践。随着第三届“良渚论坛”的启幕,这场以笔墨奏响的序曲,将引发更广泛、更深远的和鸣。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6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良渚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备受瞩目的第三届“良渚论坛”将在浙江杭州如约启幕。作为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10月12日,“良渚互鉴:中阿书法艺术展”在浙江省美术馆率先拉开帷幕,以笔墨为媒,以“互鉴”为内核,为论坛奏响人文交流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