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民企再获五榜第一, “浙” 股力量何以奔涌?

字体:
—2025—
10/17
12:13:27
2025-10-17 12:13:2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雷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记者 陈雷)浙江民营企业,再次交出亮眼答卷。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和“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浙江分别有95家和115家企业上榜,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至此,连同早前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张榜单,浙江五张榜单上榜数均拔得头筹,成功卫冕“大满贯”。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不久前,浙江发布“十四五”成绩单: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浙江连续4年排名第1。民营经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

  一系列榜单数据,彰显了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强省的硬核实力。“浙”股力量何以成长?背后藏着怎样的生长密码?

浙商博物馆 图源浙江工商大学

  向新而行,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与去年相比,今年,浙江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中的上榜总数各净增1家,“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的上榜数则与去年持平。而在新发布的“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与“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上,浙江分别较去年增加8家和15家,增幅显著。

  五张榜单,勾勒出浙江民营经济的深厚底蕴和澎湃活力。比榜单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传达的发展转向——浙江民营企业正逐步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这也是其穿越周期、向上生长的核心密码。

  这一趋势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中,共有95家浙企上榜,研发费用总额达2370.93亿元,研发人员达30.75万人,上榜浙企户均研发费用为24.96亿元。与之呼应,在“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上榜的115家浙企共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1.87万件,户均1033件。

  高投入的背后,是企业层面深刻的战略共识与发展导向的转变。过去,企业或许更关注产能扩张,如今,“没有研发投入,就没有未来”正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

  “研发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大保障。”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首次登上“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此前,公司轮值CEO胡文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持续加大AI、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投入,推动新技术与服装智造深度融合。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浙江近年来也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今年1月,浙江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7月,浙江出台《关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持续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并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预算安排原则上只增不减。

  持续的创新投入,最终夯实并反哺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底盘。浙江107家民营企业500强中,填报的100家企业共计研发投入费用超过2281亿元,户均22.81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填报企业已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边,据统计数据,今年前8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其中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2.4%,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和6.7%,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从榜单数据到企业实践,一条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清晰可见,这是浙江民营经济保持活力与韧性的关键,也是民营企业面向未来最确定的生长密码。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 图源宁波海关

  “象蚁”共舞,同绘产业生态图景

  细观榜单,今年上榜的浙企既有常年上榜的“老朋友”,也涌现出一批“新力量”。

  以民营企业500强为例,今年浙江上榜企业呈现规模实力稳增、头部企业增幅明显的特点,107家企业实现营收收入9.8万亿元,较去年增长6.95%,其中营收千亿级以上的企业24家,较去年增长3家。榜单之中,零跑、青云、敖晖、力勤、万向三农5家企业是首次上榜。

  这种新老交替、共同做大的局面,展现了浙江民企强大的代际传承与产业活力。

  而浙江民营经济的实力,远不止于榜单上的头部“大象”。其更深层的活力密码,蕴藏在于“大象”身后无数“蚂蚁雄兵”所构成的庞大底盘,以及浙江链式集群化发展的生态中。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浙江有8家集群上榜,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至此,浙江以3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保持并列第一。“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基本盘,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可以说,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路既是发展方向,也是浙江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介绍。

浙江省“未来工厂”  图源潮新闻

  既有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也有广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这种“大象”与“蚂蚁”共舞的金字塔式梯度发展格局,让浙江民营经济既能顶天立地,也能铺天盖地。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2025年上半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进出口、85%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其背后,与浙江一以贯之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作为民营经济强省和中小微企业大省,如何兼顾培育并融通发展“参天大树”与“茂密森林”?浙江既有针对大企业的“雄鹰行动”、地瓜经济、总部经济等举措,也有呵护中小微企业的专项条例。

  今年9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提出围绕优质企业培植、发展、壮大等环节,推动构建以“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为主线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从壮大“参天大树”到关注每株树苗的个性化成长,在浙江,大中小企业紧密链接,共同绘就了一幅融通发展、协同进化的的产业生态图景。

  保驾护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还得益于一方沃土的悉心滋养。

  这片土地为何能孕育出如此多的商业奇迹?密码,既藏在浙商“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里,也刻在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中。

  对企业来说,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滋养其成长的“阳光雨露”。浙江持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从在全国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到后期实现“一次不用跑”,依托“浙里办”等平台,浙江将涉企服务送上了门,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早在2020年1月,浙江就通过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这是我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专门地方性法规,其通过地方立法保障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浙江陆续实施《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推进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刚过去的9月,浙江省人大以执法检查为契机,对浙江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系统扫描”:浙江对企业的政务服务正从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级,目前,浙江在全省设立了104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

  不仅为企业经营成长“保驾护航”,浙江还关注着民营企业家本身。

  去年11月,在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聚焦在企业家这一群体,通过多维度举措,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信心。

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 图源主办方

  “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全国领先,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浙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表示,浙江始终相信“企业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经济强”的真谛,《决定》的出台,正是浙江对这一群体重视的体现。

  在浙江,奔涌的创新动能、繁茂的产业生态与坚实的政策保障,正在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带雨林”中紧密耦合。在这里,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默契协作,让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能破土生长。而这,或许就是浙江民营经济在面对风高浪急时,依然能够保持定力、活力奔涌的深层奥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经济;企业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和“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浙江分别有95家和115家企业上榜,数量均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