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记者 陈卓妤)重阳佳节,浙江大地上一场关于“孝”与“礼”的现代演绎正徐徐展开。从缙云祭祀轩辕的庄重典礼,到城乡间温暖人心的敬老活动,再到科技赋能银发族的新奇体验,这个传统佳节正以多元姿态,书写银龄幸福新篇。
祭祖寻根、吟诗泼墨,重阳佳节传承文化根脉
秋风轻拂黄菊开,古韵悠悠入梦来。
重阳佳节,承载千年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与古人在农历九月秋收后的庆祝以及对祖先的祭祀等活动有着密切关联。岁月流转,重阳习俗亦随之演变,逐渐形成了登高、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传统。至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中国老人节”,这一古老节日,在传统礼俗之外,更添一份温情意蕴。
重阳自古便承载着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今年重阳,乙巳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丽水缙云鼎湖峰下庄严举行。当长号鸣天、击鼓撞钟在群山环抱间久久回响,这场跨越千年的祭典,在传承中又新添了文化韵脚。
尊祖之礼,绵延于华夏血脉;敬老之情,则见于日常烟火。位于杭州市解放路的安诺新程国际康养中心,餐厅里其乐融融,贴心准备的阳澄湖大闸蟹、冒着热气的桂花红枣枸杞养生茶……重阳暖意从舌尖传递心间。“毛好吃(方言)!”老人露出慈祥的微笑,将软糯香甜的重阳糕送到嘴边。“我们还是想多发掘传统佳节的文化底蕴。我们提前联动西子湖诗社,举办了重阳专场文化活动。诗友们与老人们围坐一堂,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康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笔墨间,重阳又添了几分文雅气息。

重阳当日,杭州安诺新程国际康养中心为老人定制“重阳餐食” 杭州安诺新程国际康养中心提供
街巷焕新、科技赋能,银发街区重塑银龄体验
在浙江,重阳节的内涵远不止于传统的回归。当“礼”与“孝”遇见现代潮流,一场关于银龄生活的创新实践正在城市的街区里生动上演。
在杭州中山中路“浙条街 那些年”银发街区,老人们或结伴逛展、或驻足体验,热闹的场景让节日氛围格外浓厚。

银龄生活体验馆 记者 陈卓妤 摄
“您顺着这边走……”银龄生活体验馆负责人汪海英一边引导老人们参观,一边介绍,“从外立面到背街小巷都经过精心改造,您看旁边的三元坊巷、保康巷,墙面融合了老杭州照片,散步其中就像逛街巷摄影展。”
走进银龄生活体验馆,货架上的适老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从轻便的折叠颈托到智能的健康监测设备,老人们好奇地拿起产品反复端详。汪海英拿起一款折叠颈托轻轻一按,原本展开的颈托瞬间缩成掌心大小。除了适老产品,体验馆还拓展了美居改造、AI康护、社区团购、养老金融等服务版块,全方位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
不远处的东方造像馆门前,一位满头银发的摄影师正半蹲着调整相机角度,耐心引导几位身着各色旗袍的“老闺蜜”拍照。造像馆负责人金虹介绍,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老人在充满文化气息的街区中,用镜头定格晚年生活。

东方造像馆3D打印立体手办 记者 陈卓妤 摄
更令人惊喜的是造像馆内的“黑科技”。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拍摄捕捉神情与姿态,经AI技术精准建模、优化细节后,3D打印设备就能将其转化为立体手办。无论是梳着复古发髻的温婉模样,还是身着旗袍浅笑的灵动瞬间,都能被精准定格成小巧精致的手办,让老人们解锁全新体验。
城乡共融、敬老恵老,多元活动传递重阳暖意
从城市街区的“黑科技”敬老,到乡村田野的温情陪伴;从物质关怀的精准送达,到精神慰藉的深度滋养……恰逢2025年浙江“敬老月”活动热潮涌动,城乡各地以多元形式让重阳节焕发出新活力。
在台州市椒江区老年公园,由椒江区民政局主办、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重返燃情岁月,乐享幸福重阳”主题游园会热闹开场,吸引600余名老人踊跃参与。活动现场不仅设有趣味游戏区,还贴心设置便民服务与政策咨询区,工作人员为老人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让老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椒江区民政局提供
城市里的重阳暖意融融,乡村中的敬老活动同样温情满满。在上虞区道墟街道称海村,乡亲参事会为本村1069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送上20斤装优质大米。“瞧瞧,这米袋子真压手!”“年年都记挂着我们,心里头热乎!”老人们或骑三轮车,或骑电瓶车前来领取,话语间满是喜悦。据悉,这是称海村连续11年开展此项活动。

重阳当日,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新屯南村举办孝亲敬老金婚典礼 上虞区融媒体提供
而在绍兴市上虞区,乡村重阳同样热闹非凡。道墟街道新屯南村迎来百位老人,大家齐聚一堂共庆佳节。现场举办孝亲敬老金婚典礼,90岁以上老人代表和6对金婚夫妻代表上台合影,定格幸福瞬间。文艺爱好者则带来越剧、绍剧等精彩表演,台下长者喜笑颜开,沉浸式享受专属节日时光。新屯南文化发展基金还为老人们发放重阳佳品,健康咨询、义剪等服务同步开展,让敬老爱老的温情浸润乡村。
当传统节日与时代潮流碰撞,当文化根脉与民生温度相融,重阳佳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文化与科技的重要纽带,也映照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浙江实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