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之江营商论坛 沈嘉忆 摄
浙江在线11月9日讯(通讯员 沈嘉忆)11月9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25之江营商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高校及企业代表齐聚之江畔,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问题、发展路径与未来前景展开深入交流。
专利导航正成为浙江洞察人工智能产业趋势、指引创新方向的“科学罗盘”。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200万件,中国自2009年起持续领跑,而浙江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为助力创新成果转化,浙江已于今年4月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发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清晰路径。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生产要素,而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正是浙江激活数据价值的关键。浙江率先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率先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或者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创新加工处理的数据集纳入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范围,将结构化数据拓展为全类型多态数据。
截至目前,浙江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各类主体来浙提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6.5万件,发放登记证书2.7万件,约占全国登记量66%。这些数据知识产权覆盖97个国民经济行业中的87个,其中高质量人工智能数据集超1000件。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浙江数据知识产权直接转化金额已达108亿元,约占全国转化总额的七成。
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完善的保护体系。浙江构建起“行政+司法+协同”三位一体的全链条保护格局,为AI领域知识产权保驾护航。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密切相关的开源技术,浙江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开源社区知识产权管理规则指引(试行)》,从约束机制、软件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体系,为开源技术在AI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浙江方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