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记者 陈雷)11月12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舟山举行,介绍一年来浙江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成果。
去年1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当前,枢纽建设成效如何?发布会上,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浙江建立了省市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搭建了由“1个省级专项实施方案、2个市级行动方案、N个配套政策”组成的“1+2+N”省市配套政策体系。总体来看,《建设方案》的任务均已全面启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实现了从批复到落地的全面开局,取得了重大项目压茬推进、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全产业链生态提质增效、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显著成果。
具体来看,一年来,浙江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全产业链加速提能升级。围绕储运、加工、基础设施等领域,浙江梳理了一批重大项目,截至9月底,已实现投资超430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投资额。其中,新奥LNG(液化天然气)三期、中储粮三期等重大储备项目建成投运,油品储备能力达5926.5万立方米、LNG接收规模达1750万吨;大榭石化馏分油五期、华康玉米精深加工、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项目等多领域加工、物流项目陆续建成,新增铁矿石混矿能力2000万吨、炼油能力600万吨,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初显雏形。
一年来,浙江打造一批开放平台,对标国际能力持续增强。其中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为特色的综保区申建获国家7部委支持,已启动预审程序。整合成立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联合上期所发布15个“舟山价格”指数,持续丰富定价体系。加速建设全球保税船用燃料加注中心,1-9月,宁波舟山港保税燃料油加注量达662.1万吨,同比增长10.7%;保税LNG加注量达17.5万立方米,是去年全年总量的6倍,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上升1位至全球第7位。
舟山片区创新打造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宁波片区率先建立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共打造贸易数字化平台10余个。此外,浙江联合省内外百家大宗商品企业组建大宗产业联盟,在第八届油商大会上正式启动,举办了金融创新、矿产发展等4场专题活动。
一年来,浙江实施一批惠企政策,全产业链生态不断优化。浙江落地了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1-9月全省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同比增长24%。截至9月底,浙江新增用于支持大宗商品领域的信贷、保险等资金规模超600亿元。同时创新便利化监管举措,进口大豆提离放行时间由原来的20天压缩到现在的3—5天,铁矿石通关时间压缩65%。成立舟山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院和长三角首个香港国际调解中心宁波分中心,持续提升金融、法律服务保障能力。
一年来,浙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浙江经验”。过去一年,浙江累计形成了具有标识度的大宗商品领域制度创新案例59项,全国首单首项33个、全省首单首项26个,首创性、集成式特点进一步显现。如贸易交易领域,依托油品数字化监管手段,浙江完成了全国首票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内贸仓“三仓”属性便利化调整业务,将审批时限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海事服务领域,在全国率先实施保税润滑油“先供船、后报关”模式改革,业务办理整体时间压缩超30%,印发全国首个专业海事“调解+仲裁”对接指引等;金融服务领域,全国首单大宗商品领域信用险落地舟山,全国首单绿色电力证书数字人民币结算成功。通过小切口牵引大任务,浙江的智慧和经验正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