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记者 陈卓妤)“爬树”也能修学分了?近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内一棵香樟树前,围满了“全副武装”的学生。“攀树老师”张督成正在树前为大家演示如何“安全上树”。随着一声吆喝,张督成开始演示难度最高的挺身式上攀技术。他拽紧攀树绳,腰腹聚力向上挺身,转瞬就攀升至3米多高的树干顶端。树下,学生们纷纷仰视,连连欢呼。
儿时记忆里的“爬树”游戏,如今正以特色体育课程的形式走进浙江校园,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树木知识的同时,也解锁了体育课程的新玩法。连日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的攀树课堂,在亲身体验中,探寻这门特色课程走红背后的奥秘。
“爬树”也能修学分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22年起,为休闲体育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攀树”这门专业拓展课。学生需修满32学时,并通过期末“攀树小考”,即可获得2个学分。截至目前,这门课已累计完成208学时,参与对象包括大学生、中小学生、聋哑学生,人数已达千人。
“刚提议开攀树课时,不少人疑惑‘不好好教书,教学生爬树干什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休闲体育(户外运动)方向的张督成,自2015年便迷上了攀树运动。在他看来,在探索学校休闲体育课程多元化的路上,攀树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质选择——既能让学生走到户外、亲近自然,又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落地。2022年,他主动请缨开展这门特色课程。
那么,攀树运动到底教些什么?“首先是教大家如何安全爬上树。”张督成告诉记者,攀爬前,学生需先完成两项准备:全面评估现场环境与树木健康状况,确保攀爬基础安全;细致检查攀树绳、抓结、主索、安全带、头盔等所有器械装备,排除使用隐患。
准备就绪后,攀树者通过抛投将豆袋穿过目标树枝,再借助牵引绳把树皮保护器安装到指定位置,搭建起稳固的绳索保护系统。接着用专业绳结,将攀爬者与攀树绳安全可靠地连接。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绳结攀登法、绞索攀登法、身体推进法或挺身式等不同方式,“双手抓绳、双脚蹬树干,身体稍向后仰,靠腿部发力往上蹬,同时双手慢慢拉绳,交替着一步一步往上挪。”张督成耐心解释。

张督成的学生正在攀树 受访者提供
但攀树课又远不止“爬上树”这么简单。攀树课的起源与城市林业以及树木修剪保护工作紧密相关,正是从专业的树木养护实践中逐渐演变而来,最终成为兼顾技能培养、自然教育与体育锻炼的特色课程。张督成介绍,光理论课程就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模块,涵盖植被类型识别、树木健康评估、冠层生态保护等内容。学生还会在课程中学会如何判断这棵树“健不健康”等,十分考验户外运动适应能力。同时,攀树运动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也有要求。运动过程中人为保护较少,主要依靠攀爬工具提供保护与辅助,学习者需要不断克服自身局限,完成各类攀爬动作、挑战不同高度。
“爬上树顶,一抬头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瞬间觉得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位体验攀树课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不同季节、不同高度俯瞰校园与周边景致,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感扑面而来。
这门特色课程还在不断解锁新玩法,部分地区的高校还顺势推出了“树上音乐节”。学生们攀至树顶或林间平台,伴着清风与鸟鸣弹唱表演,让自然与艺术碰撞出别样火花,也让攀树课的趣味性与创意感更上一层楼。

厦门大学“大树 Livehouse” 来源:厦大攀树公众号
近年来,攀树课在国内逐渐走红。2012年9月,厦门大学结合攀树项目的运动特质,率先将其作为体育选修课引入高校课程体系,这也标志着攀树运动正式登陆国内。目前,国内已有十余所高校开设该课程,而修读相关课程的学生毕业后,还可考取“攀树师资格证”,深耕树木保护、修剪等专业领域,为生态保护助力。例如:在植物园、动植物保护地带等重型机械难以进入的区域,持证攀树师可携带专业装备攀爬作业,既能精准丈量树木胸径、树高,还能开展病虫害排查、枯枝修剪、古树养护等工作,用灵活高效的专业能力为树木健康保驾护航。
攀树课:给孩子们的成长加分项
如今,高校的攀树课早已成为“手慢无”热门课程,抢课热度居高不下。有学生向记者坦言,这门课已经成了大学生活里最难忘的记忆——走在路上,这些带着城市特色的树木,会瞬间唤起对母校的留恋与怀念。更有不少学生特意选择在树上拍摄毕业照,让这份与自然相伴的青春记忆,成为毕业季最特别的回忆。

张诗雯“树上的毕业照” 受访者提供
而攀树的风,也“刮”进了中小学。11月14日,杭州市钱塘区金沙湖实验学校的操场旁,三棵香樟树上早已搭建好安全防护设施,一群八年级的孩子也准备“上树”。
“这是我第一次攀树,太刺激、太新奇了!真希望这样的课能多开几次!”13岁的苏馨妍十分激动,攀树老师张诗雯刚帮她穿戴好安全装备,她就“无师自通”地嗖嗖往上爬。
张诗雯毕业于攀树课的“发源地”厦门大学,是一位田径体育特长生,求学期间她深深迷上了攀树。自2015年加入学校攀树队后,攀树便成了她大学生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业后,她的同学们大多深耕树木保护相关领域,在植物园、公园等地从事专业管护工作。张诗雯则走出了另一条独特的道路——她将在校习得的专业攀树技能延续下来,还把树木保护的知识融入课堂。
“香樟树的树皮在攀爬时可能会脱落,这就像人体皮肤新陈代谢一样正常,但我们爬树时一定要选择健康的树木,绝对不能破坏它。”张诗雯常这样叮嘱学生,“小朋友们必须在专业老师的全程保护下攀爬,可不能随意乱爬哦。”她化身“播撒者”,把这门既有趣味又富含价值的课程种子,撒向更多中小学的校园。

杭州市钱塘区金沙湖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在张诗雯帮助下攀树 记者 陈卓妤 摄
今年2月,浙江省明确鼓励各地各校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攀树课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收获快乐,在亲近自然中丰富课间生活!”该校党总支书记童永圣表示,对中小学生来说,攀树课更像是成长路上的“快乐加分项”。“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不小,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特色课程,让校园生活多一份趣味与活力,等孩子们回想校园时光时,涌上心头的都是满满的快乐回忆。”未来,该校还计划打造攀树节这类特色活动,让大课间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如今,在钱塘区学正小学等多所学校的香樟树上,都能看到孩子们快乐攀爬的身影。钱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辖区内已有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了攀树课。后续,将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完善攀树安全设备,让这门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覆盖更多校园。其中,学正小学的攀树课已开设3年,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这颗从高校萌芽的“攀树种子”,正顺着政策东风与教育者的初心,在中小学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在解锁校园体育新可能的同时,让孩子们在攀爬中收获勇气、拥抱快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