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记者 陈卓妤)11月20日,“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重点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浙江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成就。

来源:浙江发布
织密民生保障网 绘就幸福新图景
“十四五”期间,浙江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五年来,浙江兜牢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福利保障、助残服务、政策帮扶五张网。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争取国家“两新”资金11.7亿元,用于20余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规模居全国首位。为382万老年人办理惠老助老“爱心卡”,建成1.2万个老年助餐点;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认定各类救助对象7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190元/月,位居全国省区首位;建立健全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46亿元,惠及127万人次;累计投入水库移民资金121亿元,实施扶持项目1.3万个。
五年来,浙江办好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等民生实事。率先试点婚姻登记“全省通办”,首张“全国通办”结婚证书落地浙江。全省4A级以上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达80%,在舟山花鸟岛等公园、景区打造了一批网红婚姻登记机关;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6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全覆盖;培育科技创新等品牌社会组织492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343家、慈善信托备案资金25.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浙江还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以民政大脑为核心,迭代升级“数字民政2.0”,建成“浙里康养”“浙有众扶”“浙里护苗”等应用系统。
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护权益
“十四五”期间,浙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今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65.13万人;累计认定重点群体591万人次,通过帮扶实现就业417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平均值为4.5%,保持东部省份最低。
五年来,浙江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平稳启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城乡居保人均待遇水平持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稳步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757.71万人,比“十三五”末增加402.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14.01万人、2775.18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26.59万人、229.04万人。
五年来,浙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每年引进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100万人以上;在全国先行先试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2.4万人次;建成省域统一的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超过69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8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488.5万人。
五年来,浙江累计建成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站点1619个,覆盖1316个乡镇(街道)。持续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持续深化“浙江无欠薪”行动,构建欠薪数字化治理体系,连续8年获得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A等次。
让城乡居民更健康、更幸福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十四五”以来,浙江率先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到2024年底,全省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55岁,列省区第一;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分别降至4.19/10万、1.37‰和8.93%,均为全国最低。累计建成婴幼儿托位31.7万个、每千人托位数4.76个。
五年来,浙江实施“千医出海”深造行动,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2个,建设“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92个,国家级卫生人才总数402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连续6年全国前三,“A++”“A+”高水平医院数量全国第一,从流出病人最多的省之一变成流入病人最多的省份之一;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所有县(市)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标准化率达100%;针对山区海岛等偏远乡村,浙江创新推广“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模式,全省统一配置巡回诊疗车508辆,基本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
五年来,浙江获批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医疗领域)中试基地,推出首个“安诊儿”医疗智能体,自2023年推出以来持续迭代升级,目前已覆盖医疗卫生机构1000家,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浙医互认”实现880余项医学检查检验项目跨地区、跨医院互认共享,累计节省医疗费用超26亿元。“浙里急救”使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实现“上车即入院”。
浙江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推动“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让每个乡镇、每家中医馆都有自己擅长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服务。浙江还为1160万人免费筛查结直肠癌,提供居民免费健康体检5000万人次,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200万剂次;公共场所配置AED3.4万台、平均每10万人达到51台,均居全国前列。
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浙江率先颁布全国首部医保领域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2025年,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758万人,比五年前增加200多万人;全省医保基金年支出达2100多亿元,比五年前年增加支出670多亿元;全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49万人,参保率达48.6%,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五年来,浙江持续迭代“医保大脑”,形成“一套系统,全省贯通”,服务省内外70.7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和202.45万家参保单位,年结算量达10.1亿人次,日均结算量达277万人次,是全国唯一跨年就医结算不停机的省份。
五年来,浙江推动医保服务实现“全程网办”“一省通办”,实现全省28个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办”,13个“一件事”“快速办”;全省参保签约人员基层机构报销待遇实现“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全省4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建立了“医保惠民专柜”。
五年来,浙江跨省门诊慢特病病种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2958家;共0.94万家医疗机构、1.61万家零售药店开通长三角跨省异地直接结算服务,大病保险累计惠及重特大疾病患者150多万人次;率先将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障,全面实施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发放人数已达23.09万人;加快推进职工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已共济823万人;优先把脑机接口等140项创新技术纳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率先将智能仿生假肢关联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纳入医保支付,在全国率先建立采购、结算一体的药械采购平台。
此外,浙江出台全省长护险制度实施方案,实现了全省域推进、职工居民待遇一致等四个“全国率先”,截至10月底,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5279万人,定点长护机构达1610家,护理从业人员达4.3万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