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伙儿来评评理:一个实习生,出差参加活动,运气好在活动上中了张显卡,结果公司说这是“公家财产”,非得让他上交。这事儿最近可是吵翻了天。要我说,这公司啊,吃相是真有点难看了。
事情是这样的,上海一家公司的实习生小金(化名),是个今年8月才入职的新人。11月,他被公司派到苏州出差,参加一个英伟达的路演。活动现场有个抽奖,规则明明白白写着是给“现场观众”的福利。小金也就是顺手参与了一下,谁曾想,天上真掉了馅饼,他一抽抽中了一张价值3000元的显卡!
可这高兴劲儿还没过去,糟心事就来了。同事先是眼红,劝他把显卡卖了分钱,见他不愿意,立马改口说:“你这是代表公司出来的,差旅费都是公司花的,中的奖自然算公司财产!”这理由,听着好像有点道理,可仔细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人家主办方的抽奖是给现场每一个人的,又不是专门送给公司的礼物。小金完全是靠自己的运气中的奖,一没耽误工作,二没动用公司资源,这奖品怎么就成公家的了?
紧接着,公司为这事儿还正儿八经开了两次会。虽然最后没硬抢显卡,但人事部门找他谈话,话里话外就是“你另谋高就吧”。意思很明白:东西你拿走,人我们不要了。最终,寒了心的小金自己提交了离职申请。
所以这张显卡,到底该归谁?
相似的纠纷法院早有判例。据媒体报道,早在2017年,某公司员工张某代表公司参加客户的答谢晚宴,抽中3000元现金后公司要求返还。但法院最终是驳回了公司的诉求,认为晚宴抽奖是举办方与“到场观众”的互动活动,与公司是被邀请方无关。有律师也说了,除非公司事先有明文规定,或者能证明抽奖是公司派给你的工作任务,否则根本没权利索要。
这事儿最让人无语的,还不是3000块钱的归属,而是一些公司那种“你的就是我的”的霸道思维。为了一张显卡,寒了一个员工的心,吓跑了一群潜在的人才,还在网上坏了口碑,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对公司来说,建立清晰的规则,尊重法律的边界,才能换来员工真心的付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