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5日讯(记者 孙婧宜)11月24日下午,由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辉光日新——浙江省造型艺术优秀中青年人才‘攀峰’推广计划邀请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
自2013年起,省文联持续实施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迄今,已累计培养459名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青年艺术人才。“十五五”规划将启,省文联特别启动了“攀峰”推广计划,从历届“新峰人才”中遴选出43位优秀中青年艺术家,而这次集中展出的150余件(组)精品力作正出自他们。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到什么?

展览现场 记者 孙婧宜 摄
“在这里,我们看到很多青年艺术家的新实践、新尝试。”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这样评价。
步入展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展品呈现在观众眼前——书法、版画、摄影、木雕、发绣、综合材料、霓虹灯装置……与多数聚焦单一艺术门类的展览不同,“辉光日新”将不同类型的作品并置呈现,形成创作理念与视觉表达的对话,生动展现浙江青年艺术家们在创作路径上的多元探索。
在展厅入口左侧,“95后”摄影师陈浩的作品《宜兰河》引人注目。他通过自制的“点云相机”进行拍摄,让最终的摄影画面以点的集合呈现,照片中每个点的黑白灰程度,反映了被激光照射物体到相机的距离。这种创作方式打破了人们对摄影的传统认知,在数字语境中拓宽了影像的边界。

《宜兰河》系列作品(部分) 记者 孙婧宜 摄
走进第二单元“人间温度”,艺术家丁瑶瑶带来的作品《二手图像》则借助了当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她通过人工智能生成了一系列游走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画面,与她亲自拍摄的小巷实景共同呈现,引发观众对虚实边界的思考。

《二手图像》 记者 孙婧宜 摄
在第三单元“与古为新”展厅,艺术家李舜通过相机长时间曝光捕捉城市夜色中流动的光影,将之提炼为“笔画”,再借助数字技术拼贴成《兰亭序》《富春山居图》等传统名作的局部片段。每一笔都标注了拍摄的时间与地点,仿佛在用光影书写一座城市的记忆。
展览现场,类似的创新探索随处可见,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大胆突破,勾勒出浙江艺术的生机与活力。
“加入‘新峰计划’后,我发现周围的摄影师们对新的媒介探索是完全超乎想象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想,有没有可能把我喜欢的摄影和计算机结合,探索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在陈浩看来,这次带来自己当下最满意的“点云”摄影作品,是一次对“新峰计划”的回馈。
事实上,本次展览本身为“成长”而设。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唐晓林透露,展览策划的三个单元紧密关联艺术家个人,与他们的成长道路密切相关。
具体来看,“大地行走”单元集中呈现艺术家走向生产生活现场,通过实践,在社会关系中追求小我与大我的共同价值;“人间温度”单元强调艺术家通过练习,主动塑造自己的感受力,进而推崇身心贯通的哲匠精神;“与古为新”单元呈现艺术家们主动与古典世界建构动态、创造关系,见证他们扎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发扬。

《觅之二》(左)《光之召唤:姹紫嫣红》(右) 记者 陈新怡 摄
艺术家李青这次带来的作品——2011年创作的油画《觅之二》和2025年创作的油画《光之召唤:姹紫嫣红》是其中的典型例证。这两幅作品题材完全相同,并置展出清晰展示出其创作的演变:“在《觅之二》里,我更注重画面形式感、构成感,到了《光之召唤:姹紫嫣红》,画面更加强调全场流动。”
这一转变既得益于个人生命体验,也离不开“新峰计划”的滋养。“一方面,多年来学习昆曲的经历,让我逐渐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得益于‘新峰计划’,我们得到了与其他优秀艺术家沟通、学习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展示的平台,更指引我走向更开阔的精神境界。”李青说。
事实上,此次展览不仅是作品的陈列,更是一场开放对话。艺术在这里与现实交织、与历史呼应、与观众共情,形成多层次的交流场域。
通过展陈作品,我们能看到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话。比如,艺术家田建明的摄影作品《北行》沿宋徽宗北狩路线拍摄,跨越两千公里,以视觉考古的方式叠合历史遗迹与当下景观,构建出一部跨越时空的视觉史诗;艺术家雷建栲的瓯塑《盛世山河》以青绿山水表现飞云湖景,融入无人机、C919飞机等现代元素,既呈现生态之美,又彰显科技发展与时代活力;艺术家陈德鸿将妻子怀孕时的姿态刻成木雕,取名《幸福时刻》,借用艺术将个体温暖定格……
作品之外,展览在展陈设计上也颇具匠心,构建起艺术与观众、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多维对话:展墙中嵌有多个花窗式开口,使不同展区的作品相互映照,观众穿行其间,如寻幽探秘;每个展品均设有艺术家个人主页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与艺术理念,强化“展览”与“人”之间的联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以山峰的意象构造展示路径,与“攀峰”推广计划的寓意呼应。展览从一条展陈集体创作书法作品的长廊开启,两侧的“思想之墙”初看是平行线,实则以喇叭状向外延展,巧妙象征文艺力量从从抽象理念到广阔实践的传播过程与辐射效应。

两堵“思想之墙”呈喇叭状 记者 孙婧宜 摄
此次展览既是对“新峰计划”育人成果的阶段性呈现,更展现了浙江造型艺术在守正创新中的多元探索与时代风貌。据悉,展览位于浙江展览馆4、5、6号厅,将持续至12月2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