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5日讯(记者 汪雨晨 实习生 戴心怡)11月21日至25日,2025年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农博会现场,浙江畜牧和水产养殖行业上演了一幅生动的科技图景。数字大屏成为一扇透明的窗口,清晰地映照着来自远方一个个养殖场的实时脉动:猪拥有专属“数字身份证”,羊戴着精准管理的“智能项圈”,鱼由智能系统精准计算投喂方案。数据云端交互,设备自主运行,人机协同的智能系统正悄然从不同维度重塑着传统养殖的生产模式。
如何让每一块猪肉都吃得安心?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科技答案。工作人员纪如海指着实时更新的数字大屏介绍:“我们为每头猪配备了专属的‘智能耳标’,这是它们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可以全程记录并追溯每头猪的生命周期信息——它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全部有据可查。”他补充说,“同时,我们为猪群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数字生态圈’,通过数字化技术,确保舍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处于最佳状态,从生长环境上筑牢了安全溯源的基础。”
数字化技术同样在羊群养殖中催生出更精准的“效益算法”。“通过一整套覆盖养殖全流程的智能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精准饲喂、自动称重和健康监测,使人工成本直接下降了35%到40%。”浙江华欣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高一鸣介绍,“系统能精准判断每一只羊的最佳出栏时机,避免了无效的饲料消耗,让管理的颗粒度精细到个体,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科技赋能,还从牧场跑进了渔场,玩出了“共富模式”的新花样!在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徐永成指向智能渔场的模型介绍:“每个养殖桶都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就像为鱼打造了‘智能水管家’,实现自动增氧和按需投喂,大幅节省人力。”目前,一名工作人员可管理150个养殖桶。公司还推出了“鱼商保”模式——通过“政府担保+银行贷款+企业运营”的方式,降低低收入群体参与现代化养殖的风险。
从青莲食品构建端到端的数字信任,到华欣牧业追求优化的精准增效,再到庆渔堂实现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的智慧共富,科技正在浙江的养殖领域谱写一曲多环节赋能的产业新乐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