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诸暨市东和友谊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去年我承包的308亩土地开始量产,我们还对竹笋进行了深加工,陆续推出速冻笋、酱腌菜、笋干等产品,一年下来将近有10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负责人王康嘉高兴地说。
近年来,诸暨市东和乡立足竹笋种植资源优势,依托诸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对接市内外笋加工企业,帮助笋农拓展销路,大力建设公共品牌,推动竹笋产业提档升级,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特色产业圈,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守着竹林实现增收致富。
东和乡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是诸暨竹林资源重点分布区和鲜笋生产优势区,全乡竹林总面积达37535亩,年产竹笋1000多万公斤,但长期以来存在种植管理简单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有的竹农为了获利,对竹林“砍幼留老,砍强留弱”,砍伐后很少进行抚育管理,致使竹林衰退,单位面积产量下滑。加上山区道路条件差,竹笋出山运输成本较高,加工企业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小,导致竹产品附加值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该乡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竹笋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首先改进竹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的林地使用流转机制,引导林产业要素合理流动与集中,并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林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竹林科学管护,引导竹农合理采伐,兼顾采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山区路网和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竹农整体经济效益。此外,按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要求,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竹笋产品加工企业,并与其他县市大型加工企业对接,着力提升竹笋加工转化率。
为扩大竹笋种植面积,该乡与诸暨市农商银行合作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帮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困难,并以绿槟家庭农场为龙头引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企业+合作社+竹农+基地”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竹笋,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在提升种植和加工的同时,我们还根据走访调研,加大了统一品牌的建设力度。”东和乡党委书记寿军岳说,该乡将继续整合全乡竹林资源,改善种植条件,扶持特色笋产品,做强拳头产品,谋划延伸产业发展,打造研学游线路,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