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5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夏丹)览胜钱塘,潮起浙江!地处中国最具活力的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怪乎有人说,浙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做好宏观需求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在追求发展的高质量、均衡性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杭州,作为浙江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格外引人瞩目。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G20各成员方发出诚挚邀请。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一
就在最近,浙江经济交出了一份“半年红”的发展成绩单。7.7%的GDP增幅高出全国增幅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世界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浙江的这一“半年红”来之不易。
数据背后,更吐露出浙江经济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讯息。
三大产业结构更合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36.5%和62.6%。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1%。
工业结构愈发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8%、37.6%和23%,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45.2%。与此同时,八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依然走低。
体现发展质量的三个关键指标,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纷纷上扬。如企业利润方面,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5个月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2个百分点,势头十分迅猛。
从浙江经济半年报一系列优于全国的指标可以看出,浙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证明,只要把中央部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大政方针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拉高标杆、全力以赴补短板,浙江经济稳中向好就有了强劲支撑,全省转型升级就能不断跑步加速、迎来曙光。
二
绿色发展,日新月异。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委会办公楼大厅里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一幅大照片,题图如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余村,指出:‘余村人下决心关停矿山就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年过去,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在浙江大地正加速成为现实。
近年来浙江果断推进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为抓手的治理环境污染持久战,下定决心建设好生态文明,重构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使得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量下降或增速回落,“脏乱差”和“低小散”企业(作坊)数量减少。
数年持续努力,变化在悄然之间生成。河水清了,空气质量优了,山川美了,百姓的脸上笑容多了。
更重要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行动正成为浙江发展的基本底色,浙江发展正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生态景象。
秀美山川,引来一流人才,濡养创业激情。浙江,在工业高度繁荣之后,还能保留地方山水与人文水乳交融,而这正成为浙江吸引一流的人才、资本、技术扎根的因素。毕竟,人们还是更愿意在明净的空气和秀丽的山川中,安居乐业,创业创新。
三
所谓创新发展,一大关键就是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更替。
新常态下,若只靠传统引擎显然不够,还需新的动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期,围绕新动能的孕育,浙江下了一番苦功,也出现了一些亮点和变化,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扩量、聚能,并逐渐形成一股趋势性力量,成为支撑浙江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新动能从何而来?浙江多年的实践里蕴藏着答案。这几年,浙江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不惜牺牲一时的速度,换取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几年,浙江不断创新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这几年,浙江新生代的创业创新活动已被点燃,渐成燎原之势。
培育新产业—— 七大万亿产业逐步成为浙江制造的领航者。今年1月至5月,我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了12.1%。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节能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其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长最快,达到12.8%。
培育新载体——特色小镇是我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些要素集聚的特色小镇,为浙江经济新常态下持续中高速发展打开了无限空间。
发展新经济——滴滴打车、蘑菇街、挖财、同盾科技、51信用卡等诸多知名的创业项目,均出自浙江的80后、90后之手。互联网的兴起,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以及80后、90后闪亮登场,浙江正在迎来又一个新动能不断助推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
看新动能如何重塑经济结构,浙江已经开始引领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四
开放发展,海阔天空。
在宁波均胜电子,来自德国的汽车电子专家谢汉慈,被中国同事们亲切地称作“老谢”。在均胜电子,像老谢这样的外国专家有近30人左右。
外国专家的频繁到来,背后是近年来在全球市场频频出手的浙商资本。当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活跃着浙江企业的身影。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万向收购菲斯科、龙盛收购世界染料巨头德国企业德司达……
今年4月,浙江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考察团低调考察欧洲。考察团包括浙江40家上市民企,市值加起来超5000亿元,被媒体誉为“浙江企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团”。这支考察团,是近期浙江资本掀起海外并购热潮的一个缩影。
的确,经过多年发展,优秀的浙江企业,已经有实力、有能力到更广阔的空间内施展拳脚、检验自己、壮大自己。
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
不久前,西子奥的斯问鼎“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杰出贡献奖”。“我们为能够落户浙江这样一个具有多元化、开拓性、经济高速发展的省份而感到自豪。未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持续成为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的模范。”公司总裁朱康正有感而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总共有近5.7万家外资企业在浙江投资,投资总额超过53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浙商回归新引进项目1355个,累计到位资金1779.2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33%。
吸引投资,浙江凭什么?就凭产业链基础深厚、多元化投资平台、创新氛围等共同造就的硬实力,和各级政府部门甘当、善当“店小二”,营造的暖心的投资软环境。今年6月底出炉的《2016中国浙江投资报告》显示,内外资企业对投资浙江的整体满意度稳中有升。
五
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在浙江,发展不仅体现于GDP、支柱产业等宏大叙事,更体现于民生福祉、城乡均衡这些可感细节中。
藏富于民,安居乐业。浙江多年来始终把富民放在突出的位置,居民收入一直居全国前列,一直超过GDP增速。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8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519和13043元,分别增长8.3%和8.6%,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同比增长6.2%和6.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而在此之前,浙江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连续15年、31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在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的同时,浙江省还聚焦农村贫困群体的脱贫,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任务,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该贫困标准比国家标准的2300元高出了整整一倍。通过产业帮扶、金融服务、培训就业、异地搬迁、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措施,浙江已高标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逆水行舟,唯果勇者进。在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舞台上,必将弹奏出更多更精彩的浙江乐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