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静)刚买的新车,A柱、B柱行驶时都有异响;胎压监测一直报警,4S店检查维修多次却无结果;冲着大品牌买来的汽车,却存在严重烧机油现象……这是一些车友曾遇到的烦心事。在汽车保有量接近1.9亿辆的我国,汽车是规模最大的消费品之一。汽车消费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购买、维修、置换等环节,所以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总价值以及涉及面来看,它都备受关注。
根据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省消保委)发布的《2016年度全省投诉情况分析》报告表明,去年在商品类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的投诉量居首位,高于食品、通讯类产品、服装、鞋类产品。根据该分析报告,2016年度汽车投诉共1122件,与上年的770件相比,增长45.71%,增幅明显。
在此,记者结合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梳理出投诉问题集中的几个方面:
质量问题
去年5月,金华程先生花了58.8万元买回一辆某豪华品牌汽车。新车买回没多久,程先生就发现,低速打方向时,后座会传出“咯吱咯吱”的异响,为此他多次前往奔驰授权维修经销店想要查明原因,却无功而返。
今年春节前,车辆异响声越来越大,还伴有严重的跑偏现象,程先生要求做全面检查。这一查,才发现车子左后轮连接动力架的羊角螺丝出了问题,一颗螺丝断在螺栓里,旁边两颗已经脱落,轴头上另外几颗螺丝也出现松动迹象。
资深维修技师介绍,脱落的螺丝是连接后轮羊角和后轮轴头的,直接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螺丝脱落与断裂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螺丝本身安装得过紧或过松,过紧容易断,过松又容易脱落;另一种可能性是车主暴力驾驶,时常走颠簸路面。如果是前者,那么就属于螺丝质量或者安装工艺的问题。
点评:不少消费者投诉,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盘等主要部件在使用不长的时间内就出现漏油、漏气、怠速不稳、表盘不准等问题。
维修服务
建德车主吴某发现自己买了不到两年的某合资品牌汽车,在驾驶的过程中节气门控制单元信号灯故障报警灯亮起。
“当时还是在三包期内的,我马上联系本地4S店维修,修好不久后这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没办法只能把车再送回去修。”吴某回忆。可这一修就修了25天,4S店工作人员告诉吴某,他们已经给汽车更换汽油发动机控制器、锁芯、组合仪表等汽车配件,车子可以开了。
因为之前的经历,吴某提心吊胆地提车回家了。没想到的是,汽车行驶了300公里后,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车子又被送回4S店。吴某懊恼地说:“有问题送回去修,修好了回来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再又修,又修又坏,又坏又修,这样子折腾了7次啦。这次修了整整53天,我只好到消保委投诉了。”
点评:有些车辆,多次送修仍不能排除故障。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由于消费者这方面消费知识的欠缺,导致维修合同标注不明,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一般情况下,车主希望车的故障能够尽快维修好,当4S店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车主就想得到一个合理的赔偿。但在缺乏相关依据的情况下,这种要求难以得到满足,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车主与4S店之间的矛盾。
专业人士分析发现,服务问题很多是由质量问题或是其他因素所引发:如4S店对车辆故障多次维修,但始终无法给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同款型车辆出现的通病,厂家与4S店不能正视问题所在,以各种理由来搪塞……
合同争议
王女士在义乌市区一家汽车4S店,按揭贷款定购了一辆轿车,连同开发票,总共25.75万元。合同约定,提车时间为签订完合同后15天内。购车合同有12项约定条款,以及补充协议,可她都没有仔细看过,就匆忙签字并一次性支付首付和其他费用共计81140元,其中有一项预付汽车装潢费1.78万元。
事后,王女士觉得汽车装潢费太高。“其他4S店装潢费一般只要6000元至8000元,1.78万元的收费超过了市场价。”她找到4S店,要求中止购车补充协议中装潢费的有关内容,并全额退还预付的装潢费。
“退还装潢费是绝对不可能的。”4S店刘经理表示,合同是双方经过协商,并经王女士详细审核后签名确认的,如果王女士单方面中止合同中的部分条款属违约行为,4S店可以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最后,王女士拨打了96150义乌市数字城市管理中心电话,提出维权诉求。执法人员认为,汽车销售合同虽是店家预先拟好的格式合同,但合同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都十分明确,王女士签名确认后,这份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执法人员认为,王女士单方面提出退还装潢费,确实存在合同内容的部分违约,店家可适当扣除违约金,再将剩余部分退还。最终,4S店扣除违约金1万元后,其余部分两天内退还。
点评:有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仔细研究销售合同,事后造成纠纷。也有在销售合同条款中,对于消费者和销售商在权利义务的约定上存在不明确、不对等现象,经营者违约后承担的赔偿责任不清,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不能有效维权。更有甚者,购车过程中存在发生车况宣传与实际不符、购车混淆“定金”与“订金”、加装、赠品以次充好、捆绑销售车险、车贷等问题。
车内异味
杭州的潘女士于2010年11月买了一辆车,刚买来就觉得有异味,当时认为是新车的原因就没有在意。谁想到车子开了这些年,异味问题还没有好转。
多次与4S店交涉未果后,潘女士与其他几位车主结伴维权。上海语松检测中心(浙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潘女士的车进行了车内空气质量采集,检测数据显示:潘女士的车内瞬时甲醛数据指标为0.26mg/m3,已经超过了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国家标准GB/T27630-2011)修订版所规定的0.10mg/m3的极限值。检测员小顾说:“由于精准的数值需要车厢密闭16个小时,所以检测报告无法当场出具,但按照密闭16个小时之后成倍数增长的关系换算,结果可能更严重。”
点评: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车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在现实中也引发了不少纠纷。部分新车疑似装饰材料甲醛超标,但由于目前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为指导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