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悦)9月22日,省委书记车俊对《浙江日报》王一成先进事迹报道作出批示:“看了对王一成同志的报道,深受感动。王一成是共和国培养的知识分子,学成回国后,多年如一日,心系百姓,忠于事业,一心为农,全身心服务于农民,献身于他钟爱的畜牧兽医业,作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业绩,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这种精神值得全省农业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学习。”
9月12日上午10时许,王一成病逝于杭州,年仅60岁。
王一成是谁?
有人说,他是浙江养殖场的“活地图”,是猪病防疫实验的“数据库”,是“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
12月19日下午,省农科院研究员王一成同志先进事迹家乡追忆会在温岭举行。他的中学校友、大学同学、畜牧局的同行,以及帮助过的养殖户,都赶来了。
王一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这些人深情的一言一语,拼凑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热心、无私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
他是金岙村的骄傲
王可跟王一成是同村的邻居,他说,老实、本分,是青年王一成留给同村人的印象。
高中毕业,王一成被分到了供销社工作。
所幸,生而逢时,1976年高考恢复,王一成和弟弟一起参加高考,并一起考上了大学。
小小村子飞出两只“金凤凰”,王可至今记得,这在当时的金岙村是个大新闻,人们奔走相告,都说王家出了两个大学生。
王一成带着家乡父老的期盼,走出小村子。
谁能想到,这个大学生后来还走出了国门,并带着一身的技术回来报效祖国。
在大学同学林立志的眼里,王一成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平时的日常生活就是埋头学习。
当时的学习条件不好,学校里连个像样的宿舍楼都没有,大家一起挤在医务大楼里。在那样的环境中,王一成也“一心只读圣贤书”。
王一成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一毕业,他就被分配到了省农科院。
“王一成回来了?”“快去看看,我正有问题想向他请教。”近几年,王一成偶尔会回到温岭,回到大溪镇金岙村,对于村里的养殖户来说,这种时候都是难得学习“取经”的机会。
村里的养殖户遇到什么问题,会给王一成打电话。“只要你不挂断电话,他绝对不会挂,一直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王可说,有些养殖户可能有点表达不清,一些问题翻来覆去地说,但从没有见过王一成不耐烦。
大年初一,他出现在养殖场里
全省1000多家规模养殖场,都有王一成的足迹。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2年腊月,温岭绿牧畜禽养殖场内大量刚出生的小猪死亡,眼看就要遭受重大损失,养殖户林金法焦急万分,不得不在大年三十向王一成求救。
虽然事情急,但林金法也明白,眼下正是年关,有什么事还得过了年再说。
谁知,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在自家养殖场,林金法见到了风尘仆仆驱车前来的王一成。
林金法一脸难以置信,“王老师,您是来看望家里的老父亲?”
“不是。”王一成说,“家人都住在杭州,今天是专程来帮养殖场解决问题的。”
震惊之余,林金法深受感动。
这个寒冷的大年初一,王一成一头扎进刮着呼呼北风的猪圈里埋头工作的背影,烙在林金法的眼里。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问题找到了,猪群是得了猪流行性腹泻病。在王一成的帮助下,很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被挽回了。
这样的回忆,几乎每个与王一成接触过的养殖户,都有过。
养殖户狄华清和王一成是在2012年认识的,当时,他养的猪生了病,急得团团转。经市畜牧局介绍,他拉上病猪赶去杭州,找到王一成时,王一成刚准备下班去吃饭。
听到老乡的来意,王一成二话没说,就对四头病猪进行解剖,等全部完成,已经快下午1时了。
狄华清想拉他去吃饭,王一成执意不肯。等狄华清从杭州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王一成通过市畜牧局发来的诊断结果。
2015年,猪得了一种流行性传染病,狄华清再一次赶到杭州找到了王一成,此时的王一成正忙得团团转。“有三四个人都在等他,手术台上的病死猪一字排开,都在等待王老师解剖诊断。”
“你们路远,给你们先看,看好你们也早点回去。”看到狄华清,王一成说。
等病猪解剖完成,狄华清先回了家,身后是王一成仍然忙碌的身影。
即便忙成这样,王一成对找上门来的求助仍是一丝不苟。狄华清回去之后,还接到了他的回访电话,“这几天,猪的情况怎么样?病情有稳定下来吗?”
“古板”的王一成
廉洁,在大家口中,这个词不断被与王一成关联。
每次请王一成来帮忙,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些“为难”,因为这个人“塞不进钱”。
市农业林业局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管妙东,曾经邀请王一成来温岭举办培训会。到了晚上,管妙东给王一成打电话:“晚上一起吃个便饭吧?”
“千万不要过来。”王一成拒绝得很坚决,“我等一下自己去街上买点吃的就行。”
跟王一成接触过多次的林金法,早已习惯他的“古板”了。
林金法回忆,有时候在养殖场忙活完,刚好遇上饭点,王一成跟着工人们在食堂用餐。“王老师,给你加个菜吧?”他试着问。
“千万不用,这样就挺好了。”王一成总是坚定地摇头。
莫冰鑫从学校毕业后,在王一成的实验室实习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他经常跟着王老师奔波在各个养殖场。
实习的三个月,让莫冰鑫感受到了辛苦,因为去往养殖场,王一成基本上都是当天来回,即使是一些路途较远的地方,他也尽量在当晚赶回来,有时候甚至到了次日零时。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莫冰鑫记得,王一成从来没有留在养殖户家吃过一次饭。
“这是为什么?一顿饭又没什么大不了。”莫冰鑫问过王一成。
王一成说,养殖户既然找到他,就是已经遇到了麻烦,他是去帮助解决麻烦的,如果留在那里吃饭,就是给他们再添麻烦了。
对于更多养殖户来说,王一成甚至有些“油盐不进”。“他总是开着自己的车来,养殖户想给他报销油费和过路费,都被他坚决拒绝。”曾在市畜牧局工作且是王一成老同学的戴夏友说。
2004年,上虞养猪户阮张峰的父亲突然离世,20多岁的他毫无准备地接过了养殖场,以及600多万元的银行债务。雪上加霜的是,那年养殖场暴发疫病,每天病死的猪比卖掉的还多。
为了帮助阮张峰渡过难关,王一成几乎每周都要去会诊一次。“有什么问题,一接到电话,他马上开车赶过去。”莫冰鑫也跟着去过几次。
为了表达对王一成的谢意,阮张峰夫妻俩想尽了各种办法,有一次,趁王一成不注意,将买好的礼物塞进了他的车里。
谁知,在回去的路上,开到一半,王一成还是发现了。“马上掉转车头回去。”直到把礼物还回到阮张峰手里,王一成才放下心来。
最后时刻,他仍牵挂着养殖户
在养殖户狄华清的床头,摆放着一本王一成所写的关于养殖防控的书。他习惯在临睡前翻一翻,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对于王一成的技术,狄华清心服口服。“我找王老师看的病,他都是百分百诊断,百分百治愈。”狄华清说,自从有了王一成的帮助,养殖场里猪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因为工作的关系,管妙东遇到一些解不开的难题时,都会打电话向王一成请教。按照王一成的方法去处理,效果都很好。
戴夏友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研究工作对于王一成十分重要。虽然经常在各地的养殖场跑,能为他的研究带来更多的素材,但是在为养殖户解决各种困难时,也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这肯定是不利于他潜心研究的。
但王一成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把养殖户放在第一位。
2015年,台州市畜牧局和温岭市畜牧局一起开展一个项目,研究台州地区生猪流行病病因,以及探明台州范围内常见传染病及发病的范围等,并将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
这一项目原定于2017年12月完成,林金法也参与其中,王一成是主要负责人。
可是,还没等项目完成,王一成就生病了。
可能他已经感知到了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拖着病体,把已有的内容整理出了一份总结,把项目交代给了其他同事,拜托他们继续跟进。
在一次台州市级的培训会上,管妙东和王一成一起吃自助餐,看到他只吃了很少量的素菜,就放下了筷子。
“你怎么不多吃点?”管妙东问。
“最近胃不舒服,吃不下东西。”王一成说。
管妙东不知道,那个时候,王一成的病已经相当严重了。
“晚上住这里吗?”管妙东问。“不住不住,你回温岭吗?麻烦顺路带我去一下火车站,我还要再赶去一个养殖场。”王一成说。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王一成仍牵挂着养殖户。
大学同学叶荣华回忆起这样一幕,曾经一次三五好友的聚餐上,大家提起,王一成这份工作太辛苦,不如跟家人一起做生意,收入还高。
王一成淡淡地笑:“我热爱这份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