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镜头里的大花园——浙江持续推进环境整治一年剪影
2018年01月02日 15:10:25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7年,我省推动治水拆违等工作向纵深推进、向更高水平提升,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滴水见太阳。浙江在线用三组照片,通过一条河、一个“城中村”、一条路的变迁,见证一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

  一条河成为稀缺资源

  余杭赭山港:告别黑臭 展露美景

  余杭赭山港整治前

  整治后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陈道亮 沈暘)再次来到赭山港,差点没认出来。2017年12月26日一早,记者重访位于杭州余杭区临平新城核心区块的上塘河支流赭山港。这里河水清澈,游鱼可数,两岸的糖枫树上挂满了红叶,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美丽。不少沿河散步的市民,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把眼前的美景分享到朋友圈。

  就在一年多前,记者还是捂着鼻子来到这里的。这条贯穿起整个临平新城的重要河道,过去因为黑臭而“声名远扬”。2016年,赭山港被国家住建部、环保部列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河流”,成为全国1861条“城市黑臭水体”之一。

  赭山港流经杭州余杭南苑街道和嘉兴海宁许村镇,全长约7公里,海宁段约占1公里。受居民生活污水直排、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水体流动性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过去赭山港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那时候河水时好时坏,天一热水就发臭,大家都不敢往河边走。”在附近工作的许先生说,一到夏天,赭山港污染问题就成了周边居民的烦心事。

  2017年,余杭区开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对这条大煞风景的城市中心区的河道,投资1.6亿元进行了彻底整治。“今年赭山港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告别了劣Ⅴ类。”余杭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赭山港综合治理这一年,也是余杭治水的一个缩影。”

  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直接造成了赭山港水体黑臭。为此,余杭区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排污口整治行动,封堵了河道两岸的违法排污口,斩断污染源。对生活污水进行了截污纳管处理,一些无法截污纳管的沿河村庄,结合城中村改造,进行了整体搬迁和拆除。“现在赭山港两岸已经实现污水零直排了。”治水办的工作人员说。

  斩断岸上污染源,要让河道恢复生机,还需要开展生态治理,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余杭区利用上塘河整体剿劣的契机,将赭山港与周边的河道疏浚打通,并实施河道清淤、引配水等工程,建设生态驳坎,添置曝气装置,让赭山港变死水为活水。

  为确保河道长效治理,余杭、海宁打破地域藩篱,建立起了河长定期会商、巡河的制度,并在河道远期规划、建设上达成了一致。

  依托后峰会、前亚运的机遇期,余杭临平新城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赭山港作为境内难得的水系资源,在整体城市环境的营造中作用越来越凸显。据悉,未来赭山港将打造成生态景观示范河道,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态健康的休闲好去处。

  延伸阅读

  完成治水投资991亿元

  2017年1至11月,我省“五水共治”总体进展有序,累计完成“五水共治”投资991.7亿元。其中,治污水完成投资491.7亿元,防洪水完成投资329.4亿元,排涝水完成投资48.3亿元,保供水完成投资106.8亿元,抓节水完成投资10.1亿元。

  全省58个省控、市控、县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经过11个月的全面治理,目前均已销号。全省排查出的16455 个劣Ⅴ类小微水体,也已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完成验收销号。

  一个“城中村”提升古城颜值

  临海历史城区:千年府城 绽放新姿

  整治前

  临海历史城区整治后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许斌)2017年12月9日,阳光明媚,千年古街临海市紫阳街游人如织。笔者站在台州府城墙上俯瞰整个临海历史城区,一幢幢设计精巧的新改造民居沿街两侧密密排布,一派新气象。

  小青瓦、高台门、穿斗枋,墙角数枝小梅,屋前青石板铺地,河边杨柳依依。午后闲暇时光,行走在新改造的历史城区小巷中,感受着别样的江南风光。记者在走访途中遇到了原先家住城中村南门社区三抚基33号的王伟,他从小在这长大,在这生活了30多年。王伟告诉记者,曾经的老房子潮湿阴暗,木楼板破旧不堪,一踩上去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出门就是遮天蔽日的“蜘蛛网”和窄到只能通过一辆三轮车的巷道,房屋外立面破败不堪。

  2016年,临海古城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王伟的老房子被列入征收范围。王伟肢体二级残疾且患有尿毒症,要经常去医院看病,最担心的就是安置房没有电梯。为了让王伟没有后顾之忧,征迁组和当地政府通过协调,在位于临海市中心的金马假日大楼为他腾出了一套邻近电梯的套房,方便上下楼。如今,王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套间,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是没有这次创5A城区改造规划,我儿子肯定还住在那套破旧的矮房子里,能住上这么高大宽敞的好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王伟母亲陈美萍高兴地说。

  同样,王伟住在历史城区的街坊邻居们,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新生活,这是他们曾经无法想象的。“过去,出门是千年古城墙,走几步就能望见风光秀丽的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灵江,居住的却是环境脏乱差、‘蜘蛛网’密布、纳污管道未接入的城中村。”在古城街道办事处主任郑海敏眼里,这座曾被当地百姓称为“景区中的棚户区”如今已“凤凰涅槃”。

  郑海敏说,临海历史城区改造分两期,一期141户房屋征收改造自2015年底启动,2017年初完成拆迁改造。自2016年以94.3分的高分成功取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临海历史城区创5A二期征收项目于2016年底正式启动,共涉及208户住户和11家单位。截至目前,拆迁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

  台州市“三改一拆”办公室副主任林自国说,“三改一拆”这项工作进入第五年,出成果、出效益应该是当前的主旋律。台州“三改一拆”工作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力度和投入,提升以民生公建项目为主的拆后土地利用率,加快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小微园区建设,深入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尽力打造山海水城台州大花园,以满足台州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延伸阅读

  拆违完成目标任务170%

  起源于2013年的“三改一拆”工作是正在持续推进的一场深刻变革。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56亿平方米,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0%;累计进行“三改”4.24亿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2%。全省拆违涉及土地27.51万亩,“三改”涉及土地30.57万亩,城中村、旧住宅区改造受益群众户数211万户。

  2017年,我省下发了“四边三化”“双百”(100条精品示范路、100个最美入城口)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标准、创建要求、创建步骤。截至11月,全省完成省级重点问题整治2030个,完成率98.4%;完成自查自纠问题28149个,完成率100%;累计完成蓝色屋面整治1.74亿平方米,完成率100%。

  一条路改变集镇命运——

  吴兴“紫金大街”: 农民社区 美丽逆袭

  整治前

  “紫金大街”整治后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通讯员 张蘋 邓小寒)江纪冒是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育才路上一家酒店的老板。每天清晨,他把车开至镇上新建成的公共停车场,找到车位把车缓缓倒进去。停车场位于集镇二环南路北侧,面积500平方米,离他的酒店很近。

  “盼路修好,盼车好停,不知道盼了多少年。”江纪冒时常感叹。八里店镇是全省最大的农民社区之一,从路边满眼的空中“蜘蛛网”,街角随处乱扔的垃圾和由于没处停车导致的交通堵塞,到如今筑起宽阔干净、绿树环抱的美丽镇道。路,承载了八里店人的执念。在小镇人建设“全域大花园”的美好愿景下,八里店镇决意破解“因路而困”的心结,找到迈向绿色发展的通途。

  育才路是八里店镇紫金桥集镇的核心路段,也是集镇的商贸大街,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紫金大街”,而0.67平方公里的紫金桥集镇,是八里店镇南片最核心的商贸生活中心,有常住人口近1万人。

  “紫金大街”的美丽逆袭,源自由内而外的整治。八里店镇重点突出商贸功能,将小镇定位为“頔塘风情、商贸小镇”,拆除危旧房和违法建筑、开展外立面整治修复,寻求解决原有外立面杂、卫生差、秩序乱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惠民利民的好事,我们靠实际有效的工作,用看得见的实惠,让老百姓知道这项中心工作带来的好处,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配合工作。”八里店镇党委副书记李小红说,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镇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迫切、最有针对性的普遍难题上:将原有的高低压线路全面下埋,解除民众眼前的视觉污染和现实的安全隐患;对紫金桥村的老化自来水管网全面改造,解决居民家庭停水断水和“黄泥水”等问题;全面铺设管道煤气,解决老百姓扛煤气瓶上楼做饭的问题等。

  此外,镇里还对“紫金大街”延伸段等进行沿街外立面改造、路面修复、路口形象提升等,并在集镇内建设了一个集文化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政公园。

  江纪冒说,通过一系列整治,八里店镇的人气大大提升。记者了解到,整治后的店铺年租金普遍上涨15%、住房租金上涨20%,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个全新的美丽小镇,正在轰轰烈烈的整治中悄然诞生。

  延伸阅读

  44个省级样板镇脱颖而出

  2017年以来,我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向纵深推进,1191个小城镇积极展开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六大专项行动,小城镇面貌大为改观,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正一步步靠近。

  “街长制”、“驻镇规划师”制度等,更是小城镇管理或规划制度的一大创新。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在当地富有成效,更在全省推而广之。目前已有1171个小城镇聘请驻镇规划师1400名,覆盖率达98.3%;1168个小城镇设立街(路)长12744名,覆盖率达98.1%。

  截至2017年11月底,1191个小城镇已开工实施整治项目21424个,开工率达88.7%;完成投资1136.55亿元,进度达66.9%。我省小城镇已打造省级样板镇44个、市级样板镇167个、县级样板镇285个。

标签: 整治;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1025461788307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