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茜 文/摄)昆明寻甸县,有一所雷锋希望小学。这里如今有崭新的校舍,还有339张天真稚嫩的笑脸。
学校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土木结构教室,因为地处低洼,一到下雨天,教室里的积水高达30厘米,窗门全部腐烂,破旧不堪。在中国希望工程监察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的王遐方的支持下,寻甸雷锋希望小学在1997年重建了。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多家企业的资助下,学校越发充满生机。
就在上月底,千里之外的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带着一整套新媒体设备来到学校。寻甸雷锋希望小学因此成了县上最智能的学校。
孩子们好奇
“偷瞄”新媒体设备
校长马仲坤笑了,合不拢嘴。“我们的孩子太艰苦了。很多人都是因为出来上学,才第一次离开家。”他说,一整套新媒体设备对其他学校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这个贫困县的农村学校来说,弥足珍贵。
在捐赠仪式上,不少学生时不时地去偷瞄那些设备,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很新奇。
钟水亚12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挺内向。她待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家里。
家在距离学校23公里以外的村子里,进出只能靠村子里的小货车,原来单程只要5元,钟水亚每个星期周末都回家。后来涨价了,回一趟家就要10元,她就减少了回家的次数。因为她一周的零花钱才5元。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家里只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种地。“这么大年纪还在干活,真的很辛苦。”只要想到老人,女孩就会偷偷抹眼泪。
女孩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欣慰的是,每次考试,她都能考进年级前十。未来,她想做一名老师。“不是每个孩子都像我这么幸运,有书可以读。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女孩想了好久才开口。
当然,在她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环游世界。虽然长这么大,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学校。课余时间,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仰望天空,“全世界的天空都会跟寻甸的一样吗?那么蓝,那么透。”她总是这样问自己。
也许今后,她的课余生活不再单一,还可以去新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
绿色共享
助学助教结合
说起这次捐赠,完全是机缘巧合。
2016年8月,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和一批浙商代表在浙商总会的安排下,来到了这所学校。看到这里简陋的教学环境,和一群天真朴实的孩子,他萌发了捐赠新媒体设备的念头。随即,由他在2007年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就开始落实捐赠事宜。
“我们一直在关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让优质教育资源以互联网为依托向欠发达地区延续,我们义不容辞。”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负责人韩萍说。
十年来,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助学。至今,一共资助了3000多名的大学生,建设了一所小学、2个绿色共享教室,支出善款3000多万元。
2018年,基金会将开展“绿色共享·助教行动”,内容主要包括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在农村地区建立“绿色共享教室、提供拓展性课程与培训体系开发。从“绿色共享·助学行动”延伸到“绿色共享·助教行动”,将“教”与“学”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让每一个中国孩子享有平等教育”的梦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