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浙江在线记者重访灾区,用影像记录灾后重建——
十年重生 美丽巨变
2018年05月12日 07:32:4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杨晓轩 张迪 叶寒青 孙潇娜 杨珂 徐彦 摄影报道

zjrb2018051200003v01b002.jpg

重建后的汶川县映秀镇航拍全景图。

  浙江在线5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晓轩 张迪 叶寒青 孙潇娜 杨珂 徐彦 摄影报道)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十年前的那一天,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十年后的这一天,新城崛起,涅槃重生,当地百姓过上了美好幸福生活。

zjrb2018051200003v01b003.jpg

地震中受损的映秀镇漩口中学如今已成为地震遗址景观。

zjrb2018051200003v01b004.jpg

2008年5月19日,震后汶川县映秀镇街道上被压毁的车辆。

zjrb2018051200003v01b005.jpg

2008年5月19日,汶川县映秀镇在建高速公路在地震中断裂。

  “5·12”前夕,本报两路记者重回大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浙江省对口支援的青川县,用影像见证那里的十年巨变,带你看看那里的新模样。

  汶川县城的变化很大,春日里处处鸟语花香,如果你不刻意去寻找那些地震遗址的话,你会觉得这里不曾发生过地震,新城镇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定祥和。

  县城里,商家们将自家的樱桃、山货拿出来售卖,老人家坐在公园里晒着暖阳,孩子们在午后阳光里奔跑欢笑,而汶川博物馆成了承载过去的有力臂膀,将关于一代汶川人的记忆珍藏。

  作为那场大灾难中唯一较为完整得到保存的漩口中学遗址已成为“5·12”汶川大地震震中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那场大地震的见证者之一。走进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偌大的纪念表盘,时针和分针清晰地交叉出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2时28分。

zjrb2018051200003v01b007.jpg

市民群众自发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悼念。

zjrb2018051200003v01b009.jpg

重建后的汶川县映秀镇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

  遗址旁,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街道上餐馆、旅店和商铺鳞次栉比,游人络绎不绝,昔日废墟已是一派田园景象,不远处的映秀小学内,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经过数年重建,映秀镇一改昔日疮痍满目的景象。安居房、卫生院、市政道路,全部焕然一新。生活环境、居住条件都变好了,道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当地还大力发展旅游业、种植业,让乡亲们不出家门就能就业。这种发展思路,让重建后的地震灾区愈发生机勃勃。

zjrb2018051200003v01b006.jpg

2008年5月,震后的青川县城房屋开裂。

zjrb2018051200003v01b008.jpg

2008年5月19日,震后的青川县沙州镇街头满目疮痍。

  同样在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青川县,如今也是生机盎然。入城主干道上,宁波援建的一号桥、彩虹桥等4座大桥,恢弘大气;道路两旁栽满银杏树的“浙金大道”,一到秋天就成了金色的海洋;仿造丽水廊桥造型的“感恩桥”,成为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切离不开这些年来浙江省的倾力援建和青川人民的奋力拼搏。

  波澜壮阔的浙江援建行动,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让青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jpg

青川县城的东山安居小区是浙江全额援建的首批安居小区之一。

2.jpg

青川县由浙江对口支援的茶场里,当地茶农在采摘新茶。

3.jpg

新青川县城乔庄河上建起的感恩廊桥。

  浙江援建的一项项民生工程正发挥着巨大作用。浙江援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普惠群众的理念,紧紧围绕解决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661”工程和安居工程,帮助7.7万户受灾群众实现了安居愿望。援建的49所学校、37所医院、7所福利院、158座桥梁、34条防洪堤、268处农村饮水工程以及193条道路等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五难”问题,让青川人民真切感受到了浙江人民的无疆大爱。

  十年如隔世,又仿佛是昨天。我们用影像记录汶川地震灾区十年重生,只为了不忘却的纪念,只为了更好地前行。

4.jpg

美丽新青川县城全景图。

标签: 青川县城;地震遗址;对口支援;航拍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