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陈颖 设计 张恬怡)此时此刻,相信许多浙江高考生和家长都在忙着一件大事:填报高考志愿。
对考生来说,查到分数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报志愿。高考志愿到底怎么报考?到底是报名校的冷门志愿还是随大流报热门志愿?是跟着兴趣走还是看以后的就业?相信考生家长都对此格外重视。
据去年一家招聘网站公布的《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56.7%的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只有1/4的应届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直接对口。
那么,你知道作为“过来人”的浙江名人们,他们当年报了什么专业?最后都“学以致用”了吗?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英语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马云12岁起用收音机听英语广播,到西湖边找外国游客搭讪聊天,还交到澳大利亚的笔友。讲得多练得多,基础就打得好。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两次他都因为数学太差不幸落榜了,这次他的数学成绩不错——89分。最终,马云凭借着英语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1988年从外语系毕业后,同年担任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及国际贸易的教师。
之后,从创办“中国黄页”到创办“阿里巴巴”,马云走过了不平凡路程。但英语优势,依然在他此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正是因为英语的关系,使他找到了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从而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能够和各国政要沟通,把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地。
丁磊也是众人熟知的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高考志愿是由父母决定的。丁磊出生在宁波,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上学时正值苹果、微软等公司风头正盛,丁磊在耳濡目染之下喜欢上了计算机。但是在填高考志愿时,父母却不同意他填报计算机,理由是辐射太严重了。
丁磊只好遵从父母的意愿,把志愿改成了微波通信专业。等去了电子科技大学后,山高皇帝远,父母管不到,他开始重拾兴趣。逃课变成了他的常态,经常溜到计算机系蹭课。
大学毕业之后,按父母的希望,丁磊在宁波电信局就业,虽然工作稳定,又是“铁饭碗”,但丁磊的工作热情却不高,尤其受不了单位“论资排辈”的风气。在忍受两年后,不顾父母的反对,丁磊毅然提出辞职,来到中国开放的前沿——广东,靠着自学的计算机知识,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1996年,美国的电子邮件系统大热,丁磊知道这是一个契机。他决定放手一搏,用所有积蓄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网易”。
对报志愿这件事,著名建筑师王澍在参加母校东南大学的活动中这样回忆说,高考时父母为了将来就业,让他读工科,他不愿放弃画画,父母才替他报了建筑系。恰好他母亲同事的丈夫是东大建筑系毕业,而且那年还获了海外建筑奖。因为这个偶然,他认定了东大,“第一志愿是东大建筑系,第二志愿是清华建筑系,第三志愿是同济建筑学,这个填法的意思就是只上东大。”
“我进大学之前,建筑学没有多少人知道。老师认为我该上北大中文系,而我自己想上美术学院,在那个年代,家里人要求选工科,因为工科意味着稳定的饭碗。”王澍说,当时他只提了个要求:选一个会画画的工科。家里人去打听后,告诉他有一个专业叫建筑学。“我的高中班主任得知我选了建筑学,都觉得我疯了,老师们都不知道建筑学是什么,以为是砌砖瓦、盖房子。”
1981年,麦家参加高考,数学100分、物理98分的高分和语文60分的低分,成绩勉强上提档线。本来上不了太好的学校,结果麦家运气特好,在医院参加体检时偶遇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优秀以后,破格录取了他。麦家因此侥幸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
进校之后,麦家才知道毕业之后将从事情报工作,毕业后麦家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为他日后创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学提供了帮助。1997年,麦家离开军营后,转业到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当编剧。因为不坐班,他有大量时间写小说,从此进入创作高峰期。
你可能万万没想到音乐人高晓松,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念的是......电子工程。
据他自己在微博上透露,他当年高考结束连报了八个志愿,全部是电子系加美景美食打卡地。
最初,高晓松原本已经被保送浙大,但是因为妈妈的缘故高晓松选择了高考,最终已超出清华大学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雷达专业。
16岁时,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这段患肺结核的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考前填报志愿时,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笔一挥,给自己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当时,国内开设药学系的大学尚寥寥无几,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更是其中翘楚。在并无医学家传的屠家,屠呦呦的选择显得颇有个性。
大学毕业后的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从此与中药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潘建伟出生于浙江东阳的农村,自小成绩优秀。可升入初中他才发现,自己在农村小学的语文基础很差,英语根本就没有学过。在这些科目上跟不上,但是潘建伟遇上了物理便如鱼得水。
他曾感叹道:“竟有物理这样简单的学科!”出于兴趣与热爱,1987年,他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潘建伟决定,要在物理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对大学生活最深的印象是,同学间比着早起晚睡学习,拼命喝茶熬夜读书。正是上了大学依然旺盛的求知欲,让潘建伟在量子的世界中走得越来越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