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卉)还记得吗?今年2月1日,浙江千亿级民企海亮集团启动“星青年”人才战略,计划未来两年内,在全球范围引进近5000名优秀青年人才,包括5名青年管理天才、100名年轻中高层管理人才、100名优秀年轻校长(含副校长)等。其中5名管理天才的起薪达到500万元/年。
时间过去6个月,关注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管理天才竞选尘埃落定。记者从海亮集团了解到,赢得offer的管理天才的三位青年才俊已办理入职手续,将出任海亮集团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冯海良的特别助理。冯海良将担任他们的职业导师。
三轮测评万里挑一 “星青年”管理天才就位
据了解,C位出道的三名管理天才,平均年龄仅29岁。其中,1名为清华大学应届博士生,2名为北京大学应届博士生。三名管理天才的个人教育、社会实践背景,涉猎专业跨度颇大,涵盖商科、金融、工科、人文艺术等领域。
“三轮测试,万里挑一。”据海亮集团首席人才官张滨介绍,海亮的“星青年”人才战略发布后,共吸引了海内外2万多人报名,其中1800多人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就职于知名跨国企业。这些名校包括国外的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以及国内的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同济等。
首轮测评期间,海亮不仅承担这些候选人的食宿,还承担他们的来回交通费用。有候选人感叹,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海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6月底,38名青年管理人才晋级第二轮遴选。第二轮遴选通过商业模拟会议、商业汇报的方式进行现场评鉴,综合评估38位候选人的沟通协调、探索创新、商业敏感度、成就动机、领导力、战略思考、运营管理等能力,综合线上测评报告与线下评鉴结果,初选10名候选人。
7月初,海亮集团通过对10名初选对象的过往表现考察,并结合第三方机构的背景调查数据,最终确定3名优秀的候选人当选“管理天才”。没有被选中为青年管理天才的其他初选对象,也已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调配到海亮集团各个板块和领域,担任中层管理岗位。
入职只是开始 海亮人才战略强势拉开
这位想必很多网友都不陌生,叶翠微现在是海亮集团董事局董事、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总裁、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强调,海亮为管理天才们量身定制了多重“惊喜”:管理天才在海亮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规划至2025年,集团年营业收入力争超25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游位置;加入海亮后,管理天才将安排作为集团董事局冯海良主席的特别助理,冯主席亲任其职业导师,三年后,他们将出任集团各主要产业领域管理高层,五年后,计划进入集团的最高管理层;年薪500万将不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一个开放、包容、大气的事业平台。
早在“星青年”人才战略启动的第三个月,海亮集团即举行了集团首届人才大会,公布海亮集团人才团队建设三部曲: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新老融合。同时公布的还有薪酬改革激励措施。“青年才俊的到来,为海亮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承载了海亮对未来新的希望。”海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曹建国表示,三位管理天才的入职,是海亮集团“星青年”人才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海亮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天才,还有志同道合的人才,海亮诚挚邀请更多有才、有梦的年轻人加入海亮大家庭。
据了解,海亮集团从2000年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海亮第一批引进的约40名职业经理人,至今超过80%仍然服务于海亮。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文化已经在海亮形成。
【浙江新闻+】冯海良致全体海亮人的一封信
各位老师、各位员工,全体海亮人:
今天,我提笔致信,是想介绍几位优秀年轻人给各位同事认识,并与大家聊一聊关于人才兴企的一些思考。
企业之强在强人。人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是海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资源。我们一定要在“人才争夺战”的大潮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今年2月1日,海亮人又一次“敢为天下先”,向全社会发布了海亮集团“星青年”人才战略,未来两年内将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秀青年人才,集聚和培养企业未来领袖和行业领军人物。特别是“500万年薪招聘30岁左右管理天才”的创举,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是作秀,有人觉得是口号,但我要肯定地说:这是海亮对人才渴求与尊重的充分展现,是一份庄重的承诺。2000多名毕业于世界名校或在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的青年才俊踊跃报名,历经简历初选、结构化面试、第一轮测评、第三方机构情商智商测评、第二轮无领导小组讨论、商业汇报展示及终面考核等七轮严格筛选和评价,其中三位青年才俊最终脱颖而出。他们是1991年出生的陈军伟(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刚刚卸任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1988年出生的杨珏(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社会学系研究生会主席),1988年出生的杭承政(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副主席)。希望大家由衷地欢迎他们!
30岁!500万年薪!也许有同事认为太高了,比我们现在绝大多数高管都拿得多得多,难免会心里犯嘀咕,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我觉得大家有这些想法都很正常,如果我站在你们的角度,也可能会这么想。但我更要表达的是,一定得请大家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值不值得这样做?这也是我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人才是海亮最稀缺的资源,是实现百年卓越海亮的最关键要素。对人才的投入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战略性投资,虽花费巨大但未来可期。海亮事业的九层之塔,专门人才是基石,领军人物是栋梁。试想下,我们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教育事业,还是有色材料智造、健康产业,可能就会因为管理者的不同而大不同,如果有了一位“天才型”的领袖来引领,其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可能就是成十上百倍的。本世纪初,我们持续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在经营管理层中吸纳了许多非家族成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效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必然是属于国家和民族的。把新时代优秀的企业交给新时代优秀的人才来领导和管理,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经过29年的持续发展,海亮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和平台,足以支撑一大批优秀人才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既讲企业效益,更求社会功德”的发展理念,胸怀全球抱负、承载家国梦想,致力于为美好生活提供“海亮方案”。从教育事业到有色材料智造再到健康产业,海亮每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精耕细作”,也离不开领军人物的“运筹帷幄”。人才难求,适合企业发展、认同企业文化、契合企业精神的高端人才更是难上加难。两年多前的情景记忆犹新:考虑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董事长和总裁由一个人同时兼任,实在不妥,工作量太大,会忙不过来,为此我们曾通过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招聘集团总裁,并支付了首期猎头费80万元,我本人也面试了很多候选人,却始终找不到理想的人选。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才特别是契合海亮的领军人物,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去挖掘、去培养。
海亮“星青年”管理天才的培养是一个长线过程,将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除了上述三名年轻人,我们还物色了几位后备人选。这批年轻人进入海亮后,将作为我的特别助理,我会花很多精力经常同他们沟通交流、言传身教,将30多年来在市场风浪和商场实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与他们分享,安排他们到各领域一线管理岗位上经受磨炼和挑战,通过实习期和试用期的考核,最终才会正式聘用。希望经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摸爬摔打,争取在他们当中,能够培养出忠诚海亮、认同海亮、奉献海亮,懂专业、懂经营、懂管理的领军人物,成长为未来集团管理总部以及各核心领域的领袖,这是我退休前很想做成的一件大事,也是期望跟大家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事。今天,这批青年才俊顶着“管理天才”的光环加入海亮,就意味着时时刻刻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放大镜下观察、考核。他们此次选拔中虽然都经历了重重考验和激烈竞争,但毕竟还只是30岁左右刚刚走出或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帮助。我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拜托大家和我一道,对他们多一点关注和关心,多一份包容和支持,共同见证他们的成长、一起助推他们的成才。未来,一旦他们成为海亮事业的领军人物,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海亮的血液,继承的是我们这一辈海亮人的风骨,初心不变、本色无改,真正给海亮带来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多好的事情!
对人才的投资与其他企业项目一样,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我们不能保证这几名“星青年”最终都能够成为我们想要的“领头羊”,海亮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不敢作为,也不会因为人才紧缺而急功近利。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海亮事业接班人的挖掘与培养是多向的,我们不仅在今年招今后还要招,既要向外部招更要在内部挖。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我们不能犯“近视眼”的毛病,我相信在集团内部同样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我们要始终重视在“老海亮”中去发现和加快培养我们未来的中坚与核心力量,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年轻人,大胆提携年轻人,公正使用能干事的人,让一切有真才实学、能干肯干的优秀人才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此前的29年,海亮人艰苦创业、辛勤拼搏,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未来之路,我们需要更多的能人志士加入海亮、发展海亮,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奋斗着的海亮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冯海良
2018年8月1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