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雯)8月15日-21日,第15届上海书展正在进行。
在距离杭州一个小时高铁车程的上海书展中,浙江元素当然不会少。特别是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出版和版权发展的框架协议》,以促进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其实,交流与合作,具体的出版实践中早已在进行。所以,走入今年的书展季可以发现:浙江的大家,一直在被写作者和各大出版社关注;浙江出版,在题材“富矿”的挖掘中,保有敏锐的嗅觉;浙江出版人的眼光,也一直在探向具有文化碰撞的领域。
因而,在上海书展的“中途”,我们要讲一讲其中事关浙江的:一个人,一类题材,一种旅行。
书展期间,每天都有作家谈鲁迅,王富仁遗著首发——
他更关心
鲁迅与顾颉刚为什么交恶
上海书展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作家谈鲁迅。
8月17日下午,上海展览中心有三场关于鲁迅的活动:《鲁迅与顾颉刚》新书发布、《鲁迅还在》交流签售、浙江古籍出版社首发的“蠹鱼文丛”(第二辑)其中有一册谈及鲁迅。从14:30到18:00,如果一个人专门来书展“访鲁迅”,每场活动之间,他只能休息不到10分钟。
《鲁迅与顾颉刚》的作者是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2017年王富仁因病辞世,上个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鲁迅与顾颉刚》是他最后的长篇著作。
新书发布会请来了王富仁的生前好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和殷国明两位教授,以及他的弟子、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宫立。
陈子善认为,《鲁迅与顾颉刚》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看法,不仅对后来学人重估鲁顾之争,而且对进一步深入反思20世纪中国的学人、学术和文化,都有启发。
近百年前的一桩公案
鲁迅与顾颉刚都是新文化运动之际的一代知识分子,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师”级的人物,鲁顾之间的分歧是一桩相当知名的历史公案,当然,很多读者并不熟知其中的来龙去脉。
陈子善说,据鲁迅的日记,1924年10月12日下午,顾颉刚随鲁迅学生常惠(常维钧)前来拜访,这是鲁顾二人首次见面。
“一个多月后,鲁迅应顾颉刚之请,为他主编的《国学季刊》创刊号设计了颇有特色的封面,这是鲁迅设计的第一种(本)杂志封面。此后,两人互有通信,顾颉刚1926年6月15日寄赠鲁迅新著《古史辨》第一册,并在环衬上题字‘豫才先生 审正 颉刚精赠’。”
在为《鲁迅与顾颉刚》写的序中,陈子善说,此后半年间,这样的赠书有好几次。而且可以清晰看出,鲁迅与顾颉刚虽然交往并不频繁,但还是较为友好的。
而且,如果要论资排辈,鲁、顾算是两代人,他们的“交恶”要从胡适说起。
王富仁写道:“五四”时期,鲁迅和胡适是站在同一条文化战线上的“战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提倡新文化、新道德,也有一个共同的对立面——反对“旧文化”、“旧道德”,但到胡适揭出了“整理国故”的旗帜之后,在胡适麾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现代评论派”不知不觉间已经不把“旧文化”“旧道德”当作自己的主要对立面,而是阴差阳错地开始将矛头转向了鲁迅。
在这样的“转向”中,发生了陈西滢“揭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化概论讲话》的事件。王富仁在书中写道:“这个‘事实’是顾颉刚提供给陈源(陈西滢)的。”
鲁顾之间的纠葛,不是私怨,而是学术倾向上的不同所造成的。
在王富仁的观点中,顾颉刚认为在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之后的中国社会,最值得尊敬的是胡适,他从胡适那里学到了科学的治学方法,自然也归入了精英知识分子的群体。“而鲁迅则不懂科学,是一个学识浅薄的人,许多青年崇拜他,实际是受了他的蛊惑。对这样一个人,顾颉刚是‘看不起’的(上述一切,都在他的日记中有所表露)。所以,在顾颉刚的意识里,是将自我摆在鲁迅之上的。”(引自《鲁迅与顾颉刚》)
那些分歧
还常常困扰着当下学人
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京赴厦门大学任教。
“两人的矛盾在厦大时已逐步开始显现,鲁迅1927年4月26日致孙伏园函中有所提及。”陈子善说,在顾颉刚的日记中,开始总能频频看到“鲁迅先生说”,后来“‘先生’没有了,直接鲁迅说”。
鲁迅在厦门大学时,顾颉刚也受厦大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筹备主任林语堂之邀,辞别北大国学所编辑员之职,来到厦大任教。
“我真想不到……顾颉刚,竟到这里来做教授了。那么,这里的情形,难免要变成厦大,硬直者逐,改革者开除。”这是1927年4月26日,鲁迅致信孙伏园信中的一句,此时,鲁迅已经到了广州,顾颉刚再次“追随”而来,鲁迅即将辞去教职。
1935年,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曾提到过“抄袭”一事:
在《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的序文里,我声明了我的高兴,但还有一种原因却未曾说出,是经十年之久,我竟报复了我个人的私仇。当一九二六年,陈源即西滢教授,曾在北京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说我的一部著作,是窃取盐谷温教授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后译为《中国文化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的;《闲话》里的所谓“整大本的剽窃”,指的也是我。现在盐谷教授的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来呢?呜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
从《鲁迅与顾颉刚》中,可以读出二人关系的始末,但是,这不是王富仁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他更关心的是鲁迅与顾颉刚为什么会交恶,他们在思想上和学术上有多大的分歧,力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中来把握和理解这件历史‘积案’的实质。”陈子善说,正因如此,《鲁迅与顾颉刚》的好看不同于其他同类书籍,它探讨两人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来龙去脉,探讨他们因文化上的分歧而导致情感、情绪上的对立,在此基础上还重新审视“整理国故”与古史研究、胡适和“胡适派”、“现代评论派”和英美派学院精英与鲁迅的分歧,等众多复杂问题。
殷国明也认为,这些中国现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重大分歧,还常常困扰着当下学人,王富仁给出了正视它们的路径。
王富仁在后记里,坦承“根据作者本人的看法,本文更多地谈到顾颉刚的缺点和不足”,但同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有理由、有资格轻视顾颉刚的学术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