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严粒粒 陈宁)茅草山,是杭城的世外桃源。
远离繁华,草木深深。
茅草山,也一度被人“敬而远之”。
1978年起,山上就住着一群精神病患,有的胡言乱语,有的暴躁抑郁,甚至伤及他人。
是谁在守护这群精神病人的世外桃源?
近日,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医护团队获评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这群“白衣天使”选择在这里扎根,代代接力,用爱心温暖人心,用青春吟咏担当。
病人就是亲人,医院就是我家
向西抵达城市边缘,精卫中心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骄阳里步行,恍然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惬意。
“我们这儿春有丁香,秋有玉兰,冬有腊梅,夏有蛙声一片。”医生刘兰英告诉记者,这一片植物是医院员工亲手栽下的。
从前的茅草山荒凉,只有桃树零星。偏远,是当时选址的必要条件。时任负责人的精神病学专家徐嗣荪回忆,当年绍兴精神病院(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建在兰亭的一个废旧水泥厂,病人只能在一个破旧戏台上活动。
我国精神病学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精神病患乃至精神卫生工作者有着极大的歧视和误解。目前,全国两万余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远不能满足国内病患的需求。
刘兰英记得18年前的窘境。刚分配去工作的她从市中心打车,司机一听“茅草山”就拒载,好说歹说,才搭上一辆。
“当时真怕被‘卖’了。”城里姑娘不认识这么偏僻的地方。提心吊胆到了,哪知眼前空空如也的一片地上,就立着一栋旧房。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心一下凉了。
“现在中心医生录取比例为15比1,非专科硕士以上学历不要,而10多年前,却连一个本科生都难聘。更别说刚改革开放时,心思活络的医护们下海、跳槽。”刘兰英的身边,许多人来了又走。
“环境欠佳、学科边缘,还要承受一定风险,为什么还是留下?”
医护们沉思着。
“病人需要。”“习惯了。”“舍不得。”
医生的最大幸福是病人的信任。因为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的医患关系极难处理。一旦关系建立,医生就是病人的山。
徐阿姨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因重度肺部感染由外院转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有被害妄想症,她不停扯下呼吸面罩,不肯进食。科主任陈扬波和护士长郦文泽见状轮流看护,和她一起带上面罩安抚解释。医护们也送上自己的食物,自己吃一块,喂给她一块。
几天后,肺病好转的徐阿姨听说要回原来的医院,钻进被窝大哭,一边牢牢护住病号服不愿脱,一边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哪儿也不要去。”
住在杭州社会福利中心的王奶奶94岁高龄,术后出现幻觉,暴躁易怒。家人在无奈中打听到了医院。那天,接诊医生张滢见陪护的女儿年纪大了,手脚不便,就亲自把王奶奶抱上抱下。
两个70岁的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您的举动,我们就知道找对医院找对人了。”
……
病人就是亲人,医院就是家。坊间揶揄:“精神科医生大多不正常。”但记者分明从他们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乐观向上。
工作任劳任怨,付出不求回报
有人说,精神病人是“定时炸弹”;精神病史是擦不掉的标签。
自由,或是精神病人最可望却不可及的渴求;“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也曾是成千上万精神病人家庭的写照。
“他们也是人,只是被‘疯狂’抓住。”中心主任冯斌1982年毕业时,是中心招的第一批大学生。
冯斌都想不通,为什么别的同学进了大医院、进了外科,或者出国留学,自己在校成绩最好,却分配到了精神病院。
直到不久后,金华转来个棘手的病患。当地医院写来条子:诊治一年,无果,请求上级医院接诊。
正值18岁的花样年华,女孩却每隔一个月就会精神错乱,跑到街上乱脱衣裤。每个医生都为她难过遗憾,但谁也说不上病因。
大学课本里,只有薄薄几页纸和精神科相关。冯斌跑遍全省图书馆,甚至去上海查资料,最后终于找到了病因——周期性精神障碍,可以治!
3个月后,女孩再没有发病,后来考上了大学。复诊中,她的妈妈突然跪倒:“谢谢医生!你救了我们全家!”
“我们救的不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家庭。让病人重新回归社会,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此后,即便有高薪聘请,冯斌也没有离开的打算。
坚持的路上,也有代价。
男护士郑小平来医院30年了。爱人也来到医院做后勤。几年前,看着快毕业的女儿为了找工作独自东奔西走,当父亲的郑小平很心疼。
“对不起,爸爸只是普通护士,没路子给你安排工作。”
“我从来没有嫌弃你啊。”女儿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懂得父亲的伟大。
刘兰英在怀孕8个月时还坚持上班。一次,一个病人突然病发,冲着她的肚子就是一拳,幸好检查后没事。
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分身乏术的刘兰英有时会带着他上班。其他孩子最爱游乐场,自家的却喜欢医院,“孩子和病人玩得好。大家都会给他塞糖。”
男护士沈校康曾被两位年轻力壮、欲抢钥匙逃跑的男患者按在地上狠打,导致脑震荡,背部大片淤青,但他用身体护住了钥匙,护住了病人的安全;男护士张荣军和护士毛红云夫妻俩放弃了转调办公室工作的机会,病房见证了他们20多年的幸福婚姻……
得与失,并不对立;付出了美好,会收获另一种报答——这群“白衣天使”的意义陡然变大。
肩扛医者责任,不负社会信任
近年,我国精神病学迎来了春天。
2002年起,国家先后印发《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等文件,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谋篇布局。特别是历时27年起草、修改、审核的《精神卫生法》终在“十二五”期间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精卫中心的医护人员深深地感受到社会理解变多,学术交流变广,学科建设变强。
2011年,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后不久,冯斌邮箱收到一则“求救”。发件人山下刚利是当时日本精神会学理事,也是冯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公派赴日学习时的老师。他来询问灾后心理救援的有效方法。
早年汶川大地震时,冯斌率领中心张滢、徐方忠等6人,奉命紧急深入重灾区十余日,团队采用自己研发的中西医结合穴位刺激疗法,在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成效显著。消息通过业内人士的交流,传到了日本。
如今,青海玉树地震、湖北监利沉船等重大灾难现场,总有他们的身影。
祖国的边陲,也回荡着“我是医生,更是使者、战士”的呼声。
医生郭中伟、任志斌主动请缨前往海拔4500米的西藏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与筛选,两人在剧烈的高原反应下连续工作18天,踏遍那曲三分之一土地;省第七批智力援疆医生马永春赴新疆阿拉尔市人民医院组建心身医学科,为当地培训了8名“带不走”的医生。
医护们的温情永远留给病患,企图钻法律空子的犯罪分子逃不过他们犀利的眼睛。中心司法鉴定室成立于1984年,现在共有17名鉴定人,大多由临床医生兼职,至今已与公检法机关默契合作1万余例案件。
风雨兼程里,中心已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情志病)、国家重大疑难疾病(重度抑郁症)中西医协作平台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
荣誉鞭策着进步。
国际上,精神疾病通常采用西药等治疗方式,副作用较大,对于一些病症疗效不足。能否在中医里寻找突破,精卫中心还在克难。
在基层,有一支团队在幕后辛勤工作。他们每年培训超过20万人次的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和病人家属,主抓建立了杭州、宁波两个国家级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示范区。
仁心仁术,生生不息。茅草山的40年岁月里,徐嗣荪等老一辈精神卫生工作者在这儿艰难开拓,冯斌等中坚力量在这儿洒尽青春。如今,全中心三分之一的80后、90后年轻人逐渐独当一面,扛起医者责任。
盛夏的茅草山,阳光好,草木盛。一切欣欣向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