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两个人难忘的G20故事 后G20时代杭州更开放
他们为G20添彩护航,G20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018年10月10日 06:52:5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何晟

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晟)早在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就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2016年金秋,杭州又一次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心,9月4日至5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下,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这里举行。

西湖之约,全球瞩目。G20杭州峰会,无疑是浙江与杭州发展史上无法淡忘的一页。各国领导人齐聚,过去与未来交织,思想和智慧碰撞。

每一次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都是对东道国和主办地软硬实力的大考,浙江和杭州则在筹备G20峰会过程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由此凝聚而成的G20服务精神,也与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一道,成为了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林志龙:以灯为笔画滨江

  今年9月8日,上虞举办第十三届“中照照明奖”颁奖典礼。这是国家科技奖励办正式批准的中国照明领域唯一科技奖项,在业内有“照明界奥斯卡”之称。杭州佰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临平新城核心区迎宾路两侧夜景照明项目,拿到二等奖。

  灯光,是城市文明的介质,助力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表达。此前,为迎接 G20 峰会,杭州用三年时间筹备,以西湖、运河、钱塘江为核心,启动了全城系统化亮灯提升工程。峰会期间,一场场流光溢彩的灯光秀,惊艳世界。这其中,在钱塘江两岸滨江区的11栋楼宇和上城区7栋楼宇上演的灯光秀“大片”,其艺术动画的总设计师正是佰影公司的创始人林志龙,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杭州艺创小镇新传媒联合支部的副书记。

  “确定承担滨江区的灯光秀是在2015年11月,中标上城区的项目已是2016年的4月。”两年后,回忆起为G20灯光秀奋战的那段日子,林志龙依然感叹,当时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春节,我只在衢州老家呆了两天,年初三就赶回来加班。”

  林志龙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美院深造,2011年创立佰影公司。G20之前,公司承接的工程以单幢楼宇的灯光展示为主,像这样以十几幢楼为“画布”的项目还是第一次。“楼宇的间隔是不均等的,有密有疏,只有上墙调试才知道实际效果。如果考虑不周,有时在电脑上看起来挺不错,但一上墙,种种问题就出来了,色块太小,图像偏了,文字没对好……”

  滨江区由11幢高楼外立面组成的巨幕上,大片的呈现时间看着只有短短12分钟,但光是最初的创意设计,林志龙就花了两个月。为精准地体现“滨江元素”,他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确定钱王射潮、动漫之都、欢乐节日及智慧科技四个篇章。

  楼宇的情况不同,需要量体裁衣,为每幢楼都设计单独的方案。“11幢建筑的外立面一共安装了25万盏LED灯,聚点成像,完成整个动画的艺术呈现。” 林志龙说。

  最终,他们的作品在G20峰会期间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了佰影公司的一张金名片。两年来,公司业务也从过去的浙江省内,走向了大江南北。从贵阳、上海到鄂尔多斯,都留下了林志龙的手笔。今年6月的青岛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由他设计的灯光秀再次惊艳世界。

  宋炎:G20当晚的“船老大”

  雷峰塔下的西湖马家湾码头,气派的仿古游船“宝石舫”号正在这里维护保养。56岁的宋炎手持水枪,仔细冲洗着船体。

  2016年9月4日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及贵宾们一同登船,前往西湖岳湖观看题为《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晚会。“宝石舫”号也是元首接待用船之一,而当时掌舵的“船老大”,正是宋炎。

  1982年,宋炎考进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当一名学徒,在这片6平方公里多的湖面上,一待就是36年。30多年下来,公司引进的新船几乎都是由宋炎试航,承担过的重要接待任务更是难以计数。但没有哪一次,像两年前9月4日晚上那趟航程一样让他难忘。

  “宝石舫”是为承担峰会接待任务的重任而专门定制的,至今仍是西湖上最大最先进的画舫。船还在船厂,公司就安排宋炎去厂里观摩、熟悉这个未来的伙伴,那时他心里已经有数,一个光荣的任务将由他承担。

  船体太大,城市道路无法直接运输,只能分成四部分运进学士桥边上的船坞,再组装。“最后完工已经接近8月了。”留给宋炎他们试航、训练的时间只有一个来月。

  宋炎回忆,9月4日,最终的考验终于来临,21:02,宋炎驾着“宝石舫”号,与另一艘画舫“兰栧”号一起,载着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及出席峰会的各国嘉宾,离开西子国宾馆码头,向岳湖上新搭建的跨虹桥码头驶去。

  短短20多分钟的航程,宋炎却觉得无比漫长。他说,最大的考验是,快靠岸时,他松掉油门,发现船有横移——突然来了4级左右的阵风。“新码头上装了活动的翻板,翻到船头上就是个斜坡,方便客人下船。有风的情况下,如果船没停正,船头与岸不是正九十度,板就翻不上来,那影响就大了。”

  多年的经验发挥了作用,宋炎没有将船直直地靠向码头,而是在减速时带了点舵,故意让船体往迎风面斜了一个角度,让风自然地把船“吹正”,最终迎来一个完美的靠岸。

  宋炎说,那一刻,心里满是兴奋与喜悦,“真是想要流泪。”

  现在,“宝石舫”的船头,挂着一块“2016年G20峰会接待用船”的牌子,宋炎说,这是给这艘船的奖状。如今,每天都有游客和旅游团慕名而来,90元一张的船票供不应求。

  后G20时代,杭州更开放

  今年9月5日是首个“杭州国际日”,杭州世界名城建设再启程

  记者 何晟/文 龚子皓/制图

  今年9月5日,是首个“杭州国际日”。G20杭州峰会的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驻沪领事、国际友人、国际高端人才等106位外籍人士,逾360位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共话未来。

  今年4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国际日”的决定》,并在《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该条例将每年的9月5日,设立为“杭州国际日”。以地方立法设定国际日,这在全国城市中还是第一个。

  “杭州国际日”为何定在9月5日?两年前的同一天,正是G20杭州峰会胜利闭幕的日子。

  一场国际性会议

  会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这样向世界介绍杭州:“在中国,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有很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大发展、大变化,许许多多普通家庭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一滴的变化,集合起来就是磅礴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发展进步,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在这场演讲中,他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

  一场国际性会议,到底会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

  有得以全面升级的基础设施,有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有一系列实惠实在的民生工程,有得到锤炼涤荡的市民素质社会风气,有大幅提升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带着这些难以褪色的“G20记忆”,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回望,我们会发现2016年的那场盛会,更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给杭州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它既让我们在更宽广的天地间,梳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也促使我们在更清晰的坐标中,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在长远的未来,酿就新的转变、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后峰会”效应

  一个更开放的杭州

  多年来,杭州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拥抱世界,并一直在付诸行动。

  下沙郎琴社区,有留学生、企业高管和家属等300余人的外籍居民。G20峰会筹备期间,社区邀请8名老外,组成了一支“洋志愿者义务巡逻队”。峰会闭幕后,朗琴社区开始着手完善辖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街区也变得国际范儿十足:路牌和公共设施都有双语标识,服装店、药店、理发店等商户用上了双语解释,社区还精心制作了一本境外人士居家生活服务的指南……一系列举措,让朗琴在2016年底成为杭州首批7个国际化示范社区之一。如今,这样的社区,杭州已经有了21个。

  这个故事,只是杭州在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从2008年首次提出“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到2012年市十一次党代会强调以“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到2016年以G20峰会召开为契机,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再到市“十三五”规划把城市国际化确定为杭州十三五时期的首位战略,到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国首部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

  杭州对外开放不断进入新阶段,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一直在同步发生。

  今年7月召开的杭州对外开放暨城市国际化推进大会更是明确提出,“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标签: 二十国集团;马可·波罗;国家主席;游记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